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深山裏的黑木耳如何走向世界

  • 發佈時間:2015-08-14 09:32:3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何可 文/攝

  坐落于長白山東麓的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素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稱,論經濟實力,僅是國家級的貧困縣,但論起黑木耳的品質,卻是業內響噹噹的。

  2013年,汪清縣國家級出口食用菌品質安全示範區獲質檢總局批准,靠著這塊金字招牌,汪清黑木耳連年量價齊漲,並成功佔領了南韓、日本、美國等國際市場。

  “這兒的木耳色黑、肉厚、口感好,拿到別的地方,都是被擺在最上面做招牌。”8月11日下午,踩著兩腳泥巴的口山村村民宋軍,在自家0.266公頃黑木耳栽培區裏收穫著最後一茬春耳,從他的喜悅裏能夠看出,豐收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每袋産“九錢”,售價每公斤80元,無論是産量還是價格,在示範區規範化的管理下,都有顯著地提升。宋軍説:“住進了新房,開上了小汽車,這就是示範區給老百姓帶來的最直觀感受。”

  2009年起,質檢總局在全國大力推行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建設。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188個國家級出口示範區,汪清縣就是其中的8個國家級出口食用菌品質安全示範區之一。如今示範區內黑木耳栽培量已經達到3億袋,成為汪清縣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産業。

  示範區的“三高”變化

  汪清縣國家級黑木耳出口基地天橋嶺口山栽培區是一個“酒香的深巷子”,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出發,還要再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不過正是這樣一個藏在深山裏的“世外桃源”,造就了汪清黑木耳良好的生長環境:群山環繞,地勢平坦,泉水甘甜。

  60公頃的開闊田地裏,口山村、天橋嶺村和鹿圈子村96家農戶600余萬個菌袋,密密排列,井然有序。

  “栽培區出産的黑木耳行銷海內外,在生産過程中,以農獸藥殘留限量要求最為嚴格的日本指標,對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進行統一管理。”天橋嶺鎮特産站技術員韋洪全總結出示範區黑木耳的“三高”變化:“水質高了,技術高了,産量高了。”

  據汪清縣副縣長羅紅峰介紹,在質檢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示範區內黑木耳栽培量達到3億袋,約佔汪清縣栽培總量的6成左右。預計今年産量達1.35萬噸,産值10.3億元,出口創匯量將達到3732萬美元,同比增長20%。

  “‘一個標準、兩個市場’的工作思路正在全縣行政區域內進行推廣應用,産品品質進一步提升,一般黑木耳和優質黑木耳售價分別達到每公斤70元和150元。黑木耳産業已經發展成為汪清縣富農、強農産業。”羅紅峰説,示範區創建前的2010年,菌農每袋黑木耳獲取的利潤是0.9元;現在每袋黑木耳獲取的利潤是1.2至1.3元。菌農戶年均純收入從示範區創建前的4萬元提高到5萬元。

  告別“野蠻增長”

  從4月菌袋下地開始,菌袋裏黑木耳的生長全都要依靠控水管理來調節,不再使用任何農藥以及增肥增厚的試劑。

  安全生産意識和菌農增産增收之間,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過程,示範區幫助黑木耳産業邁出了第一步。“為保障水質清潔,栽培區正在進行水井改造,以減少露天簡易井水澆灌所帶來的雜菌感染機率。”韋洪全説,光示範區項目給的補貼,就能達到改造成本的3/4,菌農安全生産意識自然大大提升。

  據了解,按照政府主導、質檢部門指導的模式,汪清縣食用菌出口示範區建設,改變了以往農戶單打獨鬥的局面,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標準化的組織生産模式,並在食用菌菌種、栽培介質、食用菌種養植、投入品採購使用、病蟲害防治與控制、采收、晾曬、儲藏、運輸、加工、包裝、出口等各環節實現品質安全可追溯管理。

  “幾年前,我們就意識到,汪清黑木耳産業發展不能再靠規模化增長,要向品質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羅紅峰認為,産量可以不斷增長,但若沒有品牌,汪清黑木耳産業將始終處於價值鏈的最低端。

  而品質安全示範區,正是汪清縣木耳産業開拓海內外市場的一把利劍。據了解,示範區目前擁有丹華牌、吉綠源、春利來、山裏友這4個國家級、省級品牌,産品銷往南韓、日本、美國和義大利等市場。此外,檢驗檢疫部門還以進口國的産品標準和安全衛生要求,指導出口企業調整生産工藝和佈局,組織生産加工,確保産品品質優勢,擴大內銷産品影響力。

  黑木耳也有“身份證”

  在天橋嶺西山腳下的延邊天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棚內,一個個富硒秋耳菌袋被鐵鉤懸挂成串。與地栽黑木耳不同,7個一串的菌袋不接觸地面,而是直接懸挂在大棚內的高架上。

  富硒木耳通過液體菌種發酵罐發酵,與傳統固態發酵方式相比,生産成本相對較低,感染雜菌風險低,發酵期也從傳統的45天縮短到30天左右。

  延邊天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翟振忠告訴記者,為保證品質,大棚出産的黑木耳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編號,通過溯源管理,最後都能找到具體的生産大棚和農戶。

  同時,示範區在品質管控上還採取源頭管理的模式,在農戶加盟時設立技術水準門檻,在産品收購時嚴格檢測,只有達到國家和企業標準的産品才會被收購,以此來保證木耳的品質安全。

  據羅紅峰介紹,目前,通過與科研單位聯合,示範區在農業技術、食用菌食品加工、品質控制和食用菌高端産品研發等方面進行了10余項科技成果轉換。除了富硒木耳以外,還提取黑木耳多糖成分製作成膠囊片劑,研發出黑木耳食品如餅乾和麵條等。

  羅紅峰説,今後將做好汪清縣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發展的總體規劃,用3~5年時間,將國家級食用菌品質安全示範區的經驗做法推廣到全縣所有農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