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旅遊市場頑疾怎麼治

  • 發佈時間:2015-08-14 09:32:3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改革創新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工作。《意見》把“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放在第一部分,既體現這部分內容的重要,也暗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問題較多。虛假廣告、價格欺詐、欺客宰客、超低價格惡性競爭、非法“一日遊”等旅遊市場頑疾,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旅遊消費體驗,成為消費拉動的一大羈絆。因此,《意見》提出要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嚴厲打擊上述不法行為,著力改善旅遊消費軟環境。

  旅遊市場的這些問題之所以説是頑疾,是因為它們盤根地方,與利糾結,很難根治。前幾天筆者的一位朋友到張北“草原天路”自駕遊,回來抱怨説這趟出門玩得很不開心。他舉例説,剛到張北趕上“草原音樂節”,人滿為患,不少旅店趁機漲價,比平時貴很多。多花錢還在其次,關鍵是旅店居住條件、服務品質都很差,讓人很不爽。有新建的旅店還沒有裝修好就開門迎客,房間內閉路電視、電腦網路均沒有開通,最大的問題是房間裝修使用劣質材料,氣味刺鼻,睡一晚第二天頭痛噁心。

  相比旅店居住條件差,遊客吐槽更多的還是旅遊餐飲。前兩年著名的海南三亞“宰客門”事件即為典型。儘管各地以三亞為鑒,大力整治旅遊市場,但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

  事實上,旅遊消費宰客問題暴露的是整體商業環境出現了系統性的病變,而絕非簡單的軟環境問題。從消費角度講,是價格欺詐、價格扭曲、價格歧視。價格欺詐反映的是作為遊客的消費者其價格知情權被褫奪;景區旅遊資源獨佔及市場競爭不充分,則導致價格扭曲,並非供求關係的真實反映;而旅遊商品價格多軌制,往往境內外遊客“同遊(物)不同價”,形成令人痛恨的價格歧視。從旅遊市場角度講,出現上述問題,凸顯的是地方政府監管之低效。出門被宰幾乎是每個中國旅客都有的不堪經歷,而被宰之後投訴無果,大多數人最終選擇隱忍,這恰恰體現了旅遊地地方政府監管的慵懶、被動、低效。

  就像旅店未裝修完工即開門營業只為了多賺錢一樣,政府監管低效其實也是為利(稅收、政績等)所驅使。有人説,對於一個旅遊城市而言,遊客就是衣食父母,而不是用來打劫的過客。然而,現在不少地方打著“旅遊搭臺、經濟唱戲”的幌子,對當地旅遊資源過度開發,片面強調創收,忽視景觀維護和文化傳承。在此過程中,不顧國家相關規定,景點票價一路飆升,官商聯手推出各類雷人的人造景點,甚至推出嚴重挑戰道德底線的旅遊項目,而其成本最終都轉嫁到了遊客身上。

  被宰多了,許多人基於“吃一塹長一智”的俗訓,對待旅遊的態度就會趨於保守,儘量減少出門旅遊的次數。消費者的這種“智”顯然與國家拉動旅遊消費的政策大勢相悖,自然令人擔憂。

  怎麼辦?《意見》給出了答案:在大力整治旅遊市場,嚴厲打擊各種不法行為的同時,建立健全旅遊産品和服務品質標準,規範旅遊經營服務行為,提升賓館飯店、景點景區、旅行社等管理服務水準。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和服務品質監督機制,完善旅遊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深化景區門票價格改革,調整完善價格機制,規範價格行為。當然,旅遊市場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有著內在的聯繫,從法律角度看,它們均帶有法律上的特點,都可以轉化為法律問題。因此,必須從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入手,不斷完善旅遊市場法制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廣大消費者的旅遊權益,促進我國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