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雄關依舊對連巒

  • 發佈時間:2015-07-29 09:34:2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海漫遊

  □ 沈恩發

  大巴從貴州遵義城區開進延綿山區,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前行一小時,來到海龍屯遺址的山腳下,山下的海拔是970米,而海龍屯遺址則是建在海拔1350米的高山頂上。山勢陡峭,左右深谷,前後重關,作為軍事城堡的海龍屯,地理優勢非常明顯。

  沿著登屯古道拾階而上,我們開始登山體驗之旅,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飛鳳關等9道關卡和城墻順山勢而建,威武雄壯,特別是在飛虎關前,36步高階天梯把險峻的地勢發揮到極致,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明萬曆二十八年,西元1600年,為了改土歸流,明朝朝廷調動了8省24萬軍隊,發動平定播州戰役。時任播州第29代土司楊應龍就是倚仗著這裡的天險,領1.7萬人退守海龍屯,與明軍對峙了114天。明軍攻入海龍屯後,楊應龍敗亡,明軍大肆焚燬了海龍屯內所有建築。結束了西南楊氏土司對古代播州歷經唐、宋、元、明4代共700餘年的統治。

  如今,海龍屯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古道、城墻、關卡,以及新王宮、老王宮兩處衙署建築群等遺址。當年的軍事城堡、王宮殿宇以及明末西南地區的風雲歷史都因時間而隱入了山間泥草中。

  海龍屯雖然偏處中國西南一隅,但是,它卻完整地見證了從羈靡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的一個歷史變遷。

  海龍囤遺址始建於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是貴州境內目前僅見的一處大型軍事建築與宮殿建築合二為一的遺址,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亞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遺址。綿延10余裏的軍事防城海龍囤居群山之巔,山頂上建閣樓、兵營、倉庫、水牢、繡花樓;囤前設銅柱、鐵柱、飛龍、飛鳳、朝天、萬安等9關,各關之間有護墻相連,憑險設關,關關相聯,以石塊壘砌的高大城墻關隘,隨山勢綿延10余裏,別有一番氣象。

  “一角金甌補未完,雄關依舊對連巒。蠻雲如怒天孫老,斷魄將招楚調殘。七百年來花變滅,三千世外夢耽盤。可憐鞭石成何用,孤負多情淚一汍。”詩家徐晉如寫下了這首豪邁壯闊而又有幾分懷古之情與興亡之嘆的詩,寥寥幾筆,卻足以勾勒出這座700多年古堡遺址的磅薄氣勢與蒼涼。從南宋末年抵禦蒙古大軍入侵的軍事防禦險要,到抗衡明朝官兵的楊氏土司軍事大本營,海龍囤曾是一座捍衛了一代英雄夢想的堅固堡壘。它雄踞山崖之巔,曾以重重險關抵禦了外敵入侵,讓楊氏第29代土司楊應龍有了一個堅如盤石的軍營。但即便是“飛鳥騰猿,不能逾者”的堡壘與36步天梯,也無法抵擋住歷史洪流的推進。往事如煙,楊氏自唐以來在播州725年的世襲統治也從此結束,大江東去、灰飛煙滅的歷史令人唏噓。

  值得慶倖的是,英雄傳奇與文化精髓卻跟隨著海龍囤遺址一起世代流傳了下來。新王宮遺址至今仍有極高的藝術觀賞性和歷史考證性,石砌臺基、踏道、瓦當、瓷器碎片,每一個細節都記載著那段輝煌的歷史。作為建築遺産,海龍屯遺址是西南地區古代山地建築的典範。建設者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防禦體系、週邊環境和景觀格局相得益彰。海龍屯選址和建築佈局既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又堅持自身崇尚自然的傳統。海龍屯的美學價值,或許可以理解為廢墟之美,把剝離大地的美轉化為依附大地的美。在海龍囤殘缺的遺跡中,又埋藏著豐富完整的歷史文化,對於海龍屯,我們可以這樣想像:它是從遙遠的古代走來的使者,歷經滄桑,引領現代人不斷探訪古人留下的密碼與資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