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玫瑰花開不需要緣由

  • 發佈時間:2015-07-29 09:34:2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馮菲菲

  藝術類書籍泱泱大觀。法國文藝批評家、美學家、哲學家艾黎·福爾的《世界藝術史》是其中比較特別、影響力比較廣泛的一部著作。

  這部厚厚的大作共分5卷:藝術發軔、東西並進、復興與崛起、理性沉浮、結構與再生,陸續初版于1901~1921年,先後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流行,至今仍不斷重印。這部著作避免了專業術語的刻板使用,而力求用優美詩化的語言詮釋作者對藝術的獨特體驗,在感性的共鳴中讓讀者自覺領略藝術之美。

  《藝術發軔》是第一卷。部落裏有一個心靈手巧的男人。他狩獵歸來,帶回一塊木頭,因為他覺得這木頭像一個動物。他帶回一塊黏土,並把它塑造成小像。他帶回一塊平滑的骨頭,在上面刻出側影。他興致盎然地做著這些事,在他和他所熱愛的、由眾生和草木所組成的無限世界之間,建立起一種模糊的默契。這便是福爾所描繪的藝術誕生的最初場景。

  我想起德國神秘主義詩人安吉魯斯·西萊索斯的詩歌:“玫瑰無由開了花,因為它開了花;它就那樣自身無憂,也不圖被見。”玫瑰開花是沒有緣由的,就像藝術一樣,就像我們各自眼中所看見的美。從玫瑰冒出土的那一瞬間,就有一股架勢撐起它,穿過它,凝成一個苞,從這個苞起始,不久葉子,然後花瓣形成了,綻開了,再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止它形成自己的特徵標記,阻止它汲取土地給它的營養,接受陽光雨露和風的滋養的同時達到自我完善的欲求。我想這就是福爾摒棄學院派寫作風格的原因吧。他那散文化的抒情筆調,帶給讀者的正如同玫瑰般的氣息,在這朵玫瑰徐徐綻放的過程中,感性地去意會藝術之花又是如何盛開的。

  《藝術發軔》一共8章,分別講述史前藝術、古埃及、古代東方、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福爾的筆墨側重於古埃及和古希臘。古埃及藝術反映埃及人的永生觀,藝術家們為永恒而工作,甚至埃及的普通民眾,也都是以萬物不變這個世界觀為生活的核心來指導工作。古希臘藝術更注重現世的快樂,藝術家們在大理石上用刀鑿留下了對人本身的光輝讚歌,他們塑造的人體,剛強健壯、孔武有力、比例勻稱、活力充沛、反映了古希臘人對人體美的最早覺醒。

  文明和文明是怎樣相互滲透、彼此影響的?福爾説:“她(埃及)覺察到,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孕育著如同秋天一樣熱烈多情的花之精。她輕輕地搖晃著搖籃,為新生的希臘吟唱著最後的催眠曲,那是一首充滿陽剛之氣且又溫柔多情的歌曲。”宗教也是伴隨著情感體驗的,埃及人的情感為了虔誠的信仰所激動,然而他們又何嘗不嚮往俗世的幸福呢?埃及人的神於是也有著男歡女愛。希臘雕塑的赤裸裸的人體,喚起的卻常常是神聖靜穆之美,希臘向真實的人靠攏,但它從沒有忘卻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埃及和希臘是如此格格不入,卻又在彼此的映照中透露出一種和諧,就像生長于不同土壤的兩種玫瑰,姿態各異、魅力有別,卻都能喚起觀者的美感和內心的追索。

  藝術的本質特徵在於直接訴諸審美情感。如果離開了這個本質特徵,僅僅羅列一些事實,或説明某個道理,那是談不上藝術的。藝術不只是認識,更不是抽象的思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福爾無疑深刻懂得這一點,他將自己的學術素養糅合進入文學領域,他是要依靠情感的微瀾來打開欣賞者心靈的門扉。他撒播下藝術的種子,在它完全綻放的那一刻,它會與我們生命的存在趨向一致,這是從很久很久以前就開始了的,永久不息地趨向完美的,全部人類共同的願望。玫瑰開花不需要緣由,而它的芬芳余香繚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