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用綠色GDP寫好品質大文章

  • 發佈時間:2015-04-10 09:33:4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徐建華

  時隔11年之後,環保部最近又重啟綠色GDP(國內生産總值)研究,並將在明年提出試點。綠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國扣除自然資産損失後新創造的真實國民財富的總量核算指標。簡單地講,就是從現行統計的GDP中,扣除由於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從而得出真實的國民財富總量。

  中國的綠色GDP的研究始於2004年,由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進行。然而,由於當時基礎數據和技術水準的限制,只計算了部分環境污染損失,連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沒有涉及。2008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國內大規模經濟刺激和産業促進政策的大規模推出,綠色GDP被淹沒在一片建設熱潮之中。與11年前的綠色GDP研究相比,這次重啟的綠色GDP研究被稱之為綠色GDP2.0,比綠色GDP1.0基礎更紮實、手段更豐富、措施更得力。

  10年毫無進展之後突然重啟,一石激起千層浪,綠色GDP2.0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當今中國的環境品質問題正成為最為熱門的話題,綠色GDP的出現對於環境品質改善至關重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它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體制轉型升級的一個信號、一次嘗試,影響深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以世界少有的速度快速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出現了“唯GDP”的現象。傳統GDP核算體系,不能反映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能反映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和自然資源的耗減折舊。以此論“英雄”,很容易造成增長有“水分”,付出較大環境代價。目前我們遇到的資源過度開發問題,“霧霾鎖城”問題,越來越多的土地、河流、空氣被污染問題,都與此密切相關。同時,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昂貴的生態環境代價,我國也沒有例外。

  正是看到了這種發展模式帶來的弊端以及不可持續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要從“中國速度”轉向“中國品質”,通過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的發展,用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引領中國前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變過去的“唯GDP”論,而是加入對GDP品質的考核,使其更科學。

  現如今,空氣品質問題受到每一個國人的關注,其實傳達的是國人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對發展方式的關注。某種意義上來説,空氣品質是環境品質的綜合體現,它是環境惡化、污染加劇的最終體現,也是每個人認識環境品質的直觀感受。同樣的,環境品質也是中國品質的綜合體現,它反映了我國的發展品質、産品品質、服務品質、工程品質等綜合品質水準,正是由於發展方式粗放,發展品質不高,才會有了各種環境事件的層出不窮。

  綠色GDP的意義,不僅在於對數字的核算,更在於用新的量化數字喚醒人們對品質的重視,並以此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也更加注重綜合品質的提升。只有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給政績考核貼上“綠色化”標簽,向綠色化要生産力,經濟增長才會更有品質,老百姓期待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才會成為新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綠色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部署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綠色化”本身就是生産力,探索綠色GDP,就必須寫好“品質”的大文章,以環境品質的改善,最終反映出中國品質的發展與提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