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讓“廣州檢測”成為城市亮麗新名片

  • 發佈時間:2015-04-03 09:36:4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劉 展 龔潤軍 張雅婕本報記者 楊 蕾

  在廣州市傳統優勢産業檢驗檢測與認證服務番禺園區內,3家已經進駐的大型檢測機構享受到了特別的公共保障及服務:物業管理、職工班車及餐飲服務等各項服務保障,均由運作管理中心統一運作,以進駐機構聯名招標的形式採購,有效地避免了“同一項服務多個服務商”帶來的成本耗散,實現了班車、食堂、會議室等各項服務資源的綜合利用、集約管理,有效降低了園區運營成本,提高了利用效率。

  公共保障及服務平臺,這只是廣州市為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搭建的7大平臺之一。隨著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步伐的加快,7大平臺也正在加緊搭建並逐步完善。

  201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函,同意廣州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這是我國第一個獲批建設的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

  為何選擇廣州作為第一個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試驗田”?通過集聚區建設,廣州又能為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工作提供哪些有利的示範?

  打造“中國檢驗檢測之都”

  廣州擁有較好的檢驗檢測基礎。據了解,該市通過省級計量認證檢測機構400余家,通過CNAS認可檢測機構263家,各類認證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逾30家,國家質檢中心25個,英國天祥公司、瑞士通用公證行、德國萊茵集團等世界大型知名檢測機構,以及賽寶、賽西、威凱、廣州纖檢等國內知名檢測認證機構均落戶廣州。2013年,廣州産品類檢驗檢測認證産業産值達80億元。特別是,廣州不斷優化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環境,注重技術、管理、運作和服務模式創新,培養提升出一批成長性強、行業領先的社會檢測機構,為全國檢驗檢測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樣本。

  2012年,廣州市政府決定全力打造品質檢驗檢測與認證平臺,並將其列入該市9個功能性戰略發展平臺,由廣州市質監局負責牽頭會同有關部門規劃建設。2013年,《關於加快廣州市品質檢驗檢測與認證平臺建設的意見》出臺,為廣州市品質檢驗檢測與認證平臺建設謀劃了藍圖,搭建了框架,明確了任務要求,夯實了保障基礎。

  根據規劃,廣州市政府決定圍繞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跨經濟屬性的建設思路,按照“立足廣州、輻射華南、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定位要求,以“一區三園”模式建設廣州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即傳統優勢産業檢驗檢測與認證服務番禺園區、粵港澳檢驗檢測與認證全面合作示範南沙園區、先進製造業與新興産業檢驗檢測服務和標準化引領示範蘿崗園區。

  為了更好地支援廣州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國家質檢總局還專門出臺了11項支援意見。支援集聚區提高標準制修訂能力、支援加強科研工作、支援機構整合、支援聯盟建設……一條條支援意見都是為了全面提升集聚區檢驗檢測服務的市場、品牌化、多元化和集約化發展水準,將集聚區打造成綜合性檢驗檢測服務平臺。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會見廣州市主要領導時也表示,廣州規劃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是極具戰略眼光的發展規劃,不僅對廣州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能輻射廣東、華南,對全國質檢事業發展也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廣州的發展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廣州市把品質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謀劃和推進。

  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的新型路徑

  據介紹,在集聚區建設過程中,廣州市、區兩級政府將具體通過建設公共保障及服務平臺、資訊技術共用平臺、技術標準服務共用平臺、行業自律與協調平臺、人才培訓與發展平臺、科技研發及孵化共用平臺、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等7大公共服務技術平臺,實現對集聚區進駐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組織管理、資源整合。

  以資訊技術共用平臺的建設為例,集政府監管、公眾服務、電子商務為一體的檢驗檢測認證資訊技術共用平臺,將實現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檢測認證機構、企業和政府間相關數據、資訊的聚合、交換、共用。按照規劃,集聚區內各類機構可通過資訊平臺實現資訊、資訊的及時有效利用;政府則可通過資訊平臺規範對檢驗認證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為標準制修訂、區域産品品質分析、産品品質預警等提供事實依據,有效地支援政府監督、控制和決策,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據介紹,資訊技術共用平臺建設工作從2013年11月開始,計劃于2015年底完成。平臺由廣州市政府投入建設資金2017萬元,目前項目整體正處於上線開發與推廣準備階段。截至2014年8月底,平臺已完成前期需求、標準、總體設計方案評審和系統初始版本開發工作。

  資訊技術共用平臺基於該市檢驗檢測認證業務發展情況,綜合考慮質監、工商、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監督、衛生、建設、經貿委、環保、交通、海洋漁業、農業等行業系統檢測、認證、標準、儀器設備等資訊,制定檢驗檢測資訊共用資訊標準。2014年7月,平臺已完成了30項內部標準和10份標準體系文件編制,能夠實現市直相關部門、檢測檢驗機構在業務數據上的交換與共用,成為各檢驗檢測認證部門網路互通、資訊資源共用、連接各資訊系統的紐帶。

  同時,資訊技術共用平臺還開展實體園區與虛擬園區兩個維度的建設。一方面有效支撐集聚區建設,建設實體服務大廳;另一方面在資訊聚合的基礎上,延伸建設政府監管系統、公共服務體系、市場交易平臺于一體的資訊化平臺,初步建成“一平臺、一中心、四大功能服務、十大資源庫、九大應用支撐”,有效引導檢測檢驗認證市場健康發展。目前,通過專家指導、召開現場交流會、數據採集、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初步完成了質監、工商、環保、食藥監等200多家檢驗檢測機構的數據採集和整理,4家政府和50多家檢測與認證機構的試點推廣工作,反響良好。

  全國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廣州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尤其是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跨經濟屬性的建設理念,在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脫鉤管理、轉企改制等行政手段之外,為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供了資源整合、品牌共用,乃至技術聯盟組建、多種所有制機構有機共生的改革新路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