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用機遇意識戰勝慣性思維

  • 發佈時間:2015-04-03 09:36:3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楊 蕾

  “這份指導意見不僅提出了質檢系統的機構整合的指導方針,而且還提出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一份目標明確、操作性強的文件,相信它將在全國質檢系統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司長武津生手裏拿著一份不久前剛剛下發的《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滿懷信心地説。

  這份承擔著質檢系統整合改革指南重任的文件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是在深入調研、總結國內外相關經驗,並結合質檢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指導意見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了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將分為公益類和經營類的分類整合方式,並明確了各自的功能定位,這正是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是貫穿整個文件的精髓所在。”在解讀這份指導意見時,武津生認為兩類機構的功能定位必然會對全國的整合工作提供示範和借鑒。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進行的第一年,也是武津生圍繞這項工作異常忙碌的一年。作為全國整合工作的牽頭單位,質檢總局不僅起草完成了質檢系統整合指導意見、穩步推進國務院8號文件中質檢總局三項整合工作任務,而且還積極推進全國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深入調研、聆聽彙報、交流經驗、起草文件,一年下來,武津生對各地整合工作開展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一年以來,有的地方成立了整合領導機構,有的部門出臺了整合實施方案,有的行業先行先試步入改革深水區。整合改革成了大家最關心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改革的進展來之不易,改革中的阻力還很大。“目前整合改革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一些部門習慣於把檢驗檢測認證視作政府職能,一些機構不願意走出‘事業性質’的圍墻,多年來的‘慣性思維’讓一些單位和個人還在等待觀望,推進整合工作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武津生感慨地説,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同志還在為將脫掉制服成為企業員工而無法釋懷。“長久以來體制帶來的這種‘優越感’讓一些個人對即將到來的改革充滿憂慮。我們應該看到,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既是國家利益的需要、機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突破固有的體制束縛和利益藩籬,把檢驗檢測認證作為一個整體産業來規劃發展。”

  武津生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説明改革的必要性。“這就如同當年農村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土地還是那片土地,可體制機制一改,立馬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變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整合改革也是這樣,改革是大勢所趨,晚改不如早改,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和氣魄,才能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這一年裏,武津生到過很多地方的不同技術機構實地調研、了解情況,感受頗多。“就系統內的技術機構來説,很多質檢院發展乏力,紛紛抱怨前景暗淡。其實,質檢的檢測範圍很寬,可提供的檢測服務也很多,但為什麼發展不好?就是因為質檢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民營機構、外資機構紛紛使出全力搶佔市場。而我們處在體制內的質檢院、質檢所則沒有去努力開發市場。結果,機遇就這樣從身邊溜走了。”

  “我們講,整合改革需要觀念、體制、機制、技術、文化五個方面的創新。我認為,其中最重要、最困難的就是觀念創新。”如何讓大家坦然面對改革、積極主動改革,這是武津生這一年來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改革不是為大家增加困難,而是給大家創造了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要讓大家樹立這種機遇意識。只有當機遇意識戰勝了慣性思維,我們的改革才有希望。”

  《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已經下發,系統內將會迎來改革的熱潮。科技司一方面要推動全系統的整合改革,緊緊抓住幾大重點任務和幾大試點推動工作;一方面要協調全國的整合工作,促進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挖掘全國整合試點,總結經驗加以推廣。科技司還將針對指導意見進行更進一步的規劃,讓它更好發揮指導作用。武津生説,改革的道路從來都不會一路平坦,未來的困難還很多,他們必將全力以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