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熱鬧”不能瞧
- 發佈時間:2015-03-31 09:35:25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轱轆話
□ 林 鳴
毋庸諱言,自古至今國人喜歡看熱鬧。有人在分析這一傳統時説:看熱鬧可以豐富眼界,增長閱歷,起碼擁有好幾天的談資。再往高尚點兒説,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吧?不過,看熱鬧和保證安全有著密切關係。現在中國是汽車大國,也是事故大國,馬路上常常有“熱鬧”可瞧。“觀眾”可能想不到:這種不買票的“街頭劇”,看多了也要擔風險的。
哪兒一旦發生事故,交警出現場時最煩圍觀者——他們熱衷瞎出主意,破壞現場,干擾勘察,甚至會在一旁起鬨。“熱心觀眾”可能不知道, 由於車流量大,車速快,出車禍後人和車遭遇二次碰撞的概率極高。這樣的雙重悲劇,後果更加嚴重。而且,“二次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是圍觀群眾。認識一位老交警,去年他正勘察現場,猛地闖過來一輛大貨車,一下子撞倒路邊的電線桿,把一位蹲著瞧熱鬧的漢子砸死了。警官説,他一直搞不懂:面對血腥的事故現場,這夥人為什麼這般興奮?本人曾吃過這種虧。一次駕車經過事故現場,正目不斜視地小心通過,後面一輛吉普“砰”地撞上我的車腚——原來這位老兄一邊開車,一邊歪著腦袋瞧熱鬧呢。
不是説看熱鬧全都不對。只要站在安全區域,“觀眾”也能受到“現場教育”。看一次等於上一堂交通安全課。當訓練有素的交警到達現場後,用反光錐筒或警戒帶拉設警戒線,圍成警戒區域,限制閒雜人員進入。同時,在救護傷者或處理交通事故現場過程中,警察會安排專人對過往車輛進行疏導指揮,並勸阻和疏散圍觀群眾。還會在現場兩端擺放提示牌,上寫“不要圍觀交通事故現場,避免發生二次事故”、“吸取他人事故教訓,安全是你最大幸福”等提示性語言,這種做法明顯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可是,警示牌擋不住激情似火,仍有人跟打了雞血似的,甚至抱著孩子擠在前排——難道他們不明白自己正處於危險邊緣嗎?
預防二次碰撞,司機責無旁貸。當車禍發生,應及時在事故車輛的後方放置三角牌。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後,人要及時離開現場到安全地帶,這樣就能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老觀念認為,為保護現場的需要,當事人不能隨便離開現場。交警更正説,這種危險觀念必須及時改變。當事司機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作出正確判斷並行動,避免更嚴重的險情發生。具體做法為:為減少在現場滯留時間,在遇到事實清楚、沒有爭議的簡單事故時,可以留下攝影視頻等證據後將車移開。到了安全地帶後,雙方再進一步協商處理。統計表明,近年來,車禍發生後沒有安放警示標誌或警示標誌牌放置不當,司機在道路上滯留、其他司機途經交通事故現場採取措施不力等導致二次事故頻發的屢見不鮮。高速交警特別指出,有些駕駛員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事故後,原地停車甚至下車理論,觀察車損和談判賠償,這都是極其危險的。無論當事人還是周觀群眾,切不可原地守候或近距離觀看,不是常説“事故猛于虎”嗎,咱然要與“猛獸”保持安全距離。
先賢指出的“非禮勿視”,大約説的就是不要看熱鬧吧?前面講過,事故現場的“熱鬧”可以看,甚至可以幫上個忙。比如趕快打電話報警,幫助救治傷員,保護現場並向後車示警。不過,要求大夥兒做到這一點,恐怕圍觀人群早就散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