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百貨業發展整體欠佳

  • 發佈時間:2015-03-09 09:32:0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劉斯會

  近日,英國瑪莎百貨宣佈,公司計劃在2015年8月份前關閉上海大區的5家門店。在此之前,具有馬來西亞資本背景的百盛在中國已經關閉了至少7家門店;去年12月1日,位於北京西直門商圈的日資百貨華堂商場正式關店,這是這家傳統百貨近期在北京關閉的第3家分店。

  大量外資百貨的關店消息,與其10年前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境遇相去甚遠。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國內百貨業在電商的巨大衝擊和經濟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整體發展不佳,外資百貨更容易因為不能很好把握國內消費者心理、産品定位、商業模式等面臨失敗結果。

  據了解,瑪莎百貨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不過至今發展並不順利。此前,該公司除了進駐上海外,還進入了青島、常州、寧波、武漢、溫州、蘇州等二、三線城市。而這次計劃關閉的5家門店分別位於上海(1家)和江蘇(4家)。

  而除瑪莎百貨的關店計劃外,近兩年,外資百貨關店潮此起彼伏。除關店外,一些醞釀開拓中國市場的知名百貨,似乎還在迷途中。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10月份,重返中國市場的老佛爺百貨攜手I.T集團各持50%股權合資成立拉法耶特百貨(中國)有限公司,在西單開設了中國首家旗艦店,但其開業一年便虧損了約2000萬港元。

  美國最著名百貨公司之一的梅西百貨原本計劃在上海借力本土地産商試水門店,然而卻遲遲沒有落定。百盛則卻交出了在華20年的最差成績單:凈利暴跌58.4%,至3.54億元。

  “目前作為純百貨業態的百盛在華並未找到太合適的轉型路徑,因此當遭遇各類硬傷、過度競爭後只能斷臂止損。”有業內人士在評價這一現象時表示,在中國百貨行業急需轉型已經相當迫切再加上受到政府限制“三公消費”的影響,外資百貨在華普遍遭遇考驗。

  據了解,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內資百貨公司一直採用的是聯營模式,對品牌商的依賴較大。而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百貨公司在運營模式上,在外主要以自營為主,進入中國市場後才有所改變。但在主攻的大眾市場面前,引入熟知品牌將面臨同質化競爭,外資百貨優勢更加不再。

  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表示,英國老牌百貨公司瑪莎百貨雖關閉了中國上海門店,但是並不意味著其全面撤出中國市場。目前瑪莎百貨依舊有進軍北京、廣州以及香港、澳門等地的興趣,未來或通過尋找合作夥伴來推動中國市場的增長。瑪莎百貨關閉上海門店、改變未來在華經營策略主要是因為此前的經營模式存在問題,店舖選址、定位不清晰等不足或在未來有所改變。

  除瑪莎變革外,日本伊藤洋華堂首度任用中國籍董事金曉蘇為成都伊藤洋華堂總經理,並將成都區高管“輸血”北京尋求蛻變,這在零售日企在華歷史上並不多見。而再度躋身世界500強榜首的沃爾瑪在任命中國區CEO時選擇了在中國市場從業時間最長的柯俊賢。

  外資百貨的中國之路不會平坦,但破繭成蝶註定痛苦,完成蛻變後的外資百貨也許會得到先機。不過,得先機者的先決條件是最懂和最熟悉中國市場與消費者。

  “部分外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尋找其他市場也可以理解,不過中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相對較好也不失為外資百貨品牌的重要目標市場,只是需要尋找到最佳的發展策略。”杜岩宏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