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先嘗後買”存隱患

  • 發佈時間:2015-01-29 09:35: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先嘗後買”存隱患

  □ 林 鳴

  熙熙攘攘的超市裏,在人頭攢動的消費者中,活躍著一個小型人群——“試吃族”。這一“族”又稱“超市吃客”,專指那些趁店家為促銷舉行免費品嘗或試用品活動時,跑到超市來佔便宜的“消費者”。比如某地一位外號“老蹭”的先生,每天逛幾圈兒超市,早飯就解決了。售貨員一看見他就打招呼,當然,口氣裏缺乏一份尊重。

  別怪“老蹭”饞,如今免費試吃的食品相當豐富,簡直可以開個小型“冷餐會”。不光有切成小塊的熟牛肉,一口一杯的酸奶、小紙杯盛放的速食麵,甚至還有扒雞、烤乳豬等高檔食品呢。樂意上超市試吃的居民越來越多,他們所圖的就是不花一分錢,便可嘗遍各種美味。不過,隨著免費試吃櫃檯的增多,衛生隱患也顯露出來。平時,在超市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幕:在賣成品涼拌菜的櫃檯前,拌好的涼菜一字排開,歡迎消費者免費品嘗。一位攜帶孩子的母親前來購買,銷售人員只顧著向她推薦菜肴品種,沒注意到孩子正在對涼拌菜直接下手。可能由於過辣的緣故,孩子將吃到嘴裏的菜又吐回容器中……在另一家熟肉製品櫃檯,一位沒有戴口罩的促銷員正持刀將肉製品切成小塊,並向過往顧客推薦,直噴得唾沫飛濺。

  衛生監督部門提醒,這裡還存在一個更大隱患:由於是免費試吃試飲,消費者很少查看試吃食品的食用説明和生産日期。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生産商為節約成本,可能會向消費者提供臨近保質期的試吃食品。

  為了讓消費者了解自己的産品,廠商不惜賠錢,變著花樣向顧客推薦試吃、試穿、試用的商品。現在,衛生監督部門為防止“病從口入”,對試吃櫃檯實施嚴格監管。然而,對試用、試穿商品的監管顯然還存有漏洞。有媒體披露,這一問題居然是醫務工作者最先提出來的。一位臨床醫生説,一位時髦女士看病,説身上突然瘙癢不適起風團,吃了藥也無效。經過檢查發現,她的皮膚上有化纖和塵螨過敏的反應。患者突然想起來緣由告訴醫生:她每次在商場試完衣服後回家,都有搔抓後起疹子的現象,特別是在夏季。醫生告訴她,試穿新衣服時,化纖或皮毛等物質可能會引發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此外,賣衣服的售貨員,如長期接觸新衣服,也會引發皮膚乾燥起皺紋起水皰,從而引發接觸性皮炎和濕疹等。

  因此,“逛街族”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女性和小孩,在試新衣服時一定要小心,不要讓皮膚頻繁直接接觸化纖衣物。對衣物上的金屬紐扣和拉鏈等也要“敬而遠之”,因為其光亮表面可能會釋放金屬元素鎳等。尤其在炎熱天氣裏,很容易引發過敏性皮膚病。除此之外,我們還見過“試皮鞋試出腳氣”的報道。所以,喜歡“試”的消費者,應該在心裏立一塊“小心試用”的警示牌。小心嘗試,大膽消費。

  “先嘗後買”乃是千古不變的商業規則。買賣雙方都清楚,多數人試吃試用的目的,是為了決定掏不掏腰包。不過,還是要奉勸各位,“試吃有風險,試用須謹慎”。至於每天遊逛于店內的“老蹭”們,聰明的商家並不反感。有的會派出專人,跟蹤那些“資深吃客”。弄清他們的口味兒,聽聽他們的“吃後感”甚至奇談怪論,然後適當調整生産和行銷部署。利用喜歡佔便宜的心理,實現提高産品品質的目的,不能不説不高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