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珠寶展會貓膩多

  • 發佈時間:2015-01-28 10:32:5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 珠寶鑒定師在珠寶展會上買到了假寶石。

  前幾天,王小姐(化名)在北京馬甸某會展中心承辦的珠寶展上買了4顆號稱坦桑石的寶石,本想為自己的心形坦桑石項鍊配一對耳釘,可後來卻發現剛剛購買的這4顆寶石全是假的。

  學藝不精鑒定師買到假貨

  王小姐告訴記者,上週日她本想去展會看看最近市面上有什麼好看的新寶石,偶然間發現了商家正在出售的“坦桑石”。“因為我有一個心形的坦桑石項鍊,所以想配一對心形的坦桑石耳釘,又看到這對寶石的切割工藝不錯,就問了問價。”每克拉1300元,王小姐説這個價格與坦桑石的市場價差不多,且在她看來寶石的顏色和形狀都沒有問題,所以決定購買。

  雖然學習珠寶鑒定已有兩年之久,但王小姐自己當時也不敢判定寶石肯定是真的,“只有膽子大的人才敢在展會上買,而且寶石的鑒定比玉石難太多了。”於是她就想在展會上做一個檢測,可卻被主辦方告知沒有寶石鑒定儀,對方説展會在週二才結束,所有攤位都與組委會簽了合同並交了押金,如果有什麼問題完全可以再拿回來。

  隨後,王小姐對寶石做了專業鑒定,結果顯示她買回來的4顆寶石並非坦桑石,而是價值很低的人工合成立方氧化鋯,一條這種材質的成品項鍊也只能賣到幾十元錢。於是她檢查了當時商家提供的珠寶鑒定書,鑒定書本身沒有問題,但後來問了一些業內朋友,他們説開具鑒定書的這家機構不太靠譜。

  第二天一早,王小姐帶著假寶石和鑒定結果再次來到展會,卻發現那家商戶已經不在了。隨後她馬上聯繫了展會的組委會並報了警,在多方幫助下追回了損失。

  珠寶展會普遍存在亂象

  一位與珠寶接觸較多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老百姓選擇在展會購買珠寶主要出於兩點原因,一是價格較低,二是可選擇性大。但是如果購買者不具備一定的鑒定水準,受騙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北京幾乎天天都有珠寶展會,但是珠寶的品質卻魚目混珠,可以發現假的東西很多,而且普通人很難鑒別。”業內人士説。

  據該人士介紹,由於條件限制,一般的珠寶展不會在現場準備寶石鑒定儀,大多時候會請一些專家進行當場鑒定。據了解,有經驗的鑒定師可以通過顏色、形狀、重量等方面判斷寶石真假,但是只有機器的鑒定結果可以保證沒有任何差錯。

  “現在的關鍵是,展會上購買的珠寶出了問題,消費者該找誰?商家的流動性很大,發現問題以後根本找不到人,展覽期間也許還能找到主辦方。但是買了寶石,三年五年以後才發現是假的怎麼辦?根本找不著人。”因此,專業人士呼籲展會主辦方對商戶的身份和産品品質進行嚴格審查,在合約中對其加強限制和管理,一旦出現問題,主辦方應該承擔責任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

  珠寶鑒定應選有資質機構

  隨後,記者又諮詢了一家珠寶鑒定中心的工作人員,她告訴我們,普通消費者是很難用肉眼對寶石進行鑒定的。在無法到鑒定機構進行檢測的情況下購買寶石,消費者一方面需增加珠寶知識的儲備量,另一方面應在購買時要求商家提供鑒定證書,並對證書的開具機構是否具備相應資質和證書本身是否造假等問題進行驗證。

  如何驗證商家提供的證書是否有效?工作人員説:“商家提供的證書上會有認證機構的地址、聯繫方式、包括相關資質認證,如果都具備了這些就可以撥打機構電話查詢證書真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使用電話進行查詢,這種查詢方式相比網站查詢造假的可能性要小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