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者花13200元在北京珠寶展買到合成寶石

  • 發佈時間:2015-01-26 10:24:48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珠寶玉石首飾展覽會上,李女士花13200元購買了8顆帶有鑒定證書的“天然寶石”。可是,讓她沒想到的是,8顆“天然寶石”的復檢結果竟然是合成石,“天然寶石與合成石的價格相差很大,我是出於對展會和鑒定證書的信任才掏錢購買的,誰知竟然是這個結果!”李女士憤怒地説。其實,李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從前年開始就有很多市民反映,在各類珠寶展上買到的珠寶有真有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記者對此進行深入採訪。

  疑問:兩張鑒定證書不知該信誰?

  昨天,李女士帶著8顆寶石來到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準備向珠寶展主辦方討個説法。據李女士介紹,18日那天她在珠寶展上購買了8顆寶石,4塊坦桑石、4塊托帕石,8顆寶石都有中工商聯珠寶檢測中心出具的鑒定證書。購買這8顆寶石後,李女士又將這些寶石送到北大寶石鑒定中心復檢。沒想到,復檢的結果讓她傻了眼:復檢鑒定書顯示,8個“寶貝”並非天然寶石,而是合成寶石。

  李女士曾經學過珠寶鑒定,昨天她特意帶來了折射儀。經測量發現,這些寶石的折射率與合成寶石相符。一位寶石鑒定專家認為,雖然在寶石鑒定上測折射率只是手段之一,有些寶石折射率相近,可能得不到準確答案,但就此事而言,真品性質為非均質體,合成石則是均質體,在折射儀上數據特徵非常明顯。

  雖然通過民警協調,李女士最終圓滿解決了問題。然而,學過珠寶鑒定的李女士都打了眼,對於那些僅憑信任購物的消費者,恐怕更難以分辨其中的真偽。

  昨天,李女士在與珠寶展主辦方協商時,工作人員就指出,展會內到處都有消費提示,先鑒定後購買。可是,記者在展會鑒定處得知,鑒定處的鑒定能力十分有限,而李女士所購買的坦桑石、托帕石則不在鑒定範圍內。

  當記者與一位工作人員提起此事時,工作人員説,這個鑒定處無法出具鑒定證書,之所以設立這麼個鑒定處,無非就是對參展商有個震懾作用,同時為消費者提出些建議,讓老百姓心裏有點兒底,真説要權威檢測,還是得找專業機構。

  追問:為何珠寶展上會買到假貨?

  近年來,抱怨在各類珠寶展上買到假貨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很多人説,之所以要來珠寶展上消費,首先是出於一種信任,畢竟珠寶展的主辦方應該把好第一道關。記者在深入採訪中發現,消費者屢屢被騙的確與監管不力和監管難有關。

  1、監管難

  李女士在得知8顆寶石為合成石後,曾來找過一次,但當時賣寶石的商家已經不在現場,一問才知其攤位是轉租的。其實,珠寶展一般都會明確禁止轉租攤位,但作為主辦方很難將這條規定落到實處。一位工作人員説:“有時候攤位上有生面孔,上去一問,人家説是來幫忙的朋友,我們也沒有辦法核實。”

  2、鑒定難

  雖然珠寶展一般都設有鑒定處,為消費者免費鑒定,但鑒定師能力參差不齊,帶到現場的鑒定設備也十分有限。比如像光譜儀這樣最準確的鑒定儀器,是無法帶到珠寶展現場的。一位多次參展的老鑒定師告訴記者:“在現場多項測量無法實現,我們看了東西,只能説它從某項數據來看可能是什麼,誰也不敢定性,買不買還得顧客自己決定。商戶很難應付,你説人家東西假了,人家找來打架,非常犯難,有時候也只能給顧客一些暗示,但不見得人人聽得懂。”這位老鑒定師還提到,現在寶石鑒定證書的管理也存在監管問題,做假證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假證在網上還能查到,“真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相關部門應該查一查。”

  3、定性難

  李女士遇到的這種情況究竟算不算造假,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看法。有的鑒定師認為,這只能説是以次充好,畢竟合成石在珠寶展上是允許銷售的,但合成石一旦與天然石有類似性狀,就有可能出現冒充的情況。

  “其實,説到真正造假,有一個問題必須注意。”一位珠寶鑒定師説,有些人工合成珠寶的方法其本意並非造假,有可能是實驗室的一些研究成果,為的是替代天然寶石以節約生産成本,這些成果一旦流出,就有可能成為珠寶市場新的造假手段,實驗成果的保密和監管工作也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