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問題真有這麼嚴重?

  • 發佈時間:2015-01-28 10:32:2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胡立彪

  電商售假這事兒一點都不新鮮,在當下市場環境中,甚至有人認為電商不售假才新鮮呢。可是,最近曝出的一組數據,還是讓人們對電商售假的嚴重程度感到震驚——2014年下半年,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對網路交易平臺上銷售的商品進行品質檢測,抽查的9個電商平台中,有7個在售賣假冒或品質不合格商品,問題率約為77.8%。其中監測三星手機正品率為零。

  大概是為了吸引眼球以收震驚之效,一些媒體報道直接把“三星手機正品率為零”寫入標題。然而,問題恰是在這種著意讓人震驚的安排中呈示出來:許多網友懷疑,正品率、合格率真有這麼低嗎?感覺似乎也沒有這麼糟啊?細心的網友發現,報道給出的監測結果清單中,三星手機的採購數量是2(其他商品的採購數量也都在1~10之間),正品量是零。以這麼小的樣本容量得出售假結論,確實不足以説明問題。另外,就像實體商超至今沒有誰能做到完全杜絕假貨一樣(看看監管部門平時公佈的檢測抽查數據就知道了),電商平臺更難做到這一點,而前述抽查9個電商平臺發現7個有問題,真正讓人震驚的不是問題率有多高,而是竟然有2個電商平臺沒毛病!

  事實上,在去年“雙12”前夕,國家工商總局曾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搞過一次電商平臺産品抽檢,結果顯示,在207批次的樣品中,大部分為合格真品,樣品問題檢出率為10.6%;而去年“雙11”前,質檢總局也曾搞過一次電商産品品質抽查,結果顯示,502批次受檢産品371批次合格,抽查合格率為73.9%。儘管兩個不同部門的抽查結果有一些差距,但合格率都還算比較高,相比這一次令人“震驚”的數據,明顯更合理、更可信一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次針對電商平臺的品質檢測結果值得商榷。當前,電商平臺售假情況比較突出,這是事實;線上打假也遭遇多種困境,既無法滿足消費者維權需求,也不利於電子商務長遠發展,這也是事實。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得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理性地全面看待電商的現狀。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電商興起激活了消費,對方便民生、拉動經濟居功至偉,而對於這樣一個正在成長的新生事物,應該更多看到並激發它的正能量,而不是只盯著它的不足説事。

  我們知道,與線下産品監督抽查相比,電商産品監督存在抽樣和追溯“兩頭難”,加之賣家多、變動快,調查取證也很困難。這種現實提醒我們,電商假貨治理並非一兩個部門的事,它涉及到質檢、工商、公安、通信等多個部門以及電商平臺本身,只有建立起部門協同、電商平臺與執法機構協作的打假機制,解決線上打假主體多、力量散的問題,才能真正收到實效。在探索跨部門聯動整治機制的同時,還應積極引導、推動電商平臺加強對第三方賣家的監管,建立行業品質安全聯盟。電商企業、電商平臺和行業協會聯合構建行業自律網,對賣家售假、投訴情況進行公開,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