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每百名老人至少配一名社工

  • 發佈時間:2014-12-18 10:33:4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朱祝何)近日,北京市質監局發佈地方標準《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規範》(以下簡稱《服務規範》),將於2015年3月1日實施。在全國養老機構中,這是針對社會工作服務的首部標準,意在示範引領。

  “全國首創,2012年2月批准立項。”標準起草人、北京市社會福利行業協會副會長彭嘉琳介紹了標準制定的背景:目前不少行業已在開展社會工作,國內很多院校也有社會工作院係。但社工服務在養老機構中到底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沒有一個規範,也沒有一個指南。

  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服務規範》參考日本、英國等情況,並結合國內現狀,在社工服務開展較好的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試點,總結了一些經驗性做法,意在引導養老機構推廣社工服務。

  根據標準描述,社會工作是指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職業化的服務活動,提供的服務包括困難救助、矛盾調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

  “標準比較超前。”標準起草人、北京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梁樹表示,目前開展社工服務的養老機構基本由政府主辦,大部分機構不具備社工服務規範化運作的條件。而發佈推薦性地方標準,將逐漸引導養老機構引入社會工作。

  翻閱《服務規範》文本發現,養老機構社工服務側重於心理精神層面,重視運用專業服務、專業手法,比如個案和小組。社會工作者需取得職業水準證書。

  彭嘉琳坦言,心理支援是社工服務中的一個難點。因為不少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人,近一半有老年癡呆等病症,涉及精神病學處理。而一些服務面臨的突發危機,普通的心理支援難以解決,這就要求社工服務者更專業。

  對此,《服務規範》也明確指出,對處在危機情境中的老年人,應首先保障其安全,再提供服務。

  養老機構中,每100名老人應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服務規範》量化明確了人員力量保障,但從現實情況看,人員供需缺口較大。

  據北京市質監局標準化處張少陽介紹,截至2012年底,北京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有262.9萬。目前,全市有400多家養老機構,持證的社會工作者僅有1.5萬多人。即使所有持證的社工進入養老機構開展服務,也僅夠支撐北京一半的養老單位。

  關於社工服務的品質控制,《服務規範》要求社會工作部門負責人,每半年以問卷的形式向老年人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服務對象滿意度應點90%。對未達到指標的服務項目應分析原因,並及時調整服務方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