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都亳州的“品質護照”
- 發佈時間:2014-12-11 09:35:29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輝
“小黃城(亳州舊稱)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後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清代詩人劉開有詩讚譽當時亳州種植芍藥盛況的生動描繪。去年亳芍藥被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獲得走向國際市場的“品質護照”。
安徽亳州市自古就有“藥都”之稱,是中醫藥文化的搖籃,現已發展為全國最大的藥材集散地和藥材種植基地。據記載,亳州中藥材種植已有2000多年曆史,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3萬公頃,其中亳白芍種植約2萬公頃。市區內建有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中藥材年交易額達200億元,藥業經濟已成為當地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
白芍又名芍藥,亳白芍是馳名中外的安徽4大栽培名藥之一。亳白芍主産于橫亙亳州境內的渦河兩岸,亳州栽培白芍歷史悠久,早在《詩經》鄭風篇便有“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春秋戰國時期,亳州男女定親,互贈幾株當地的芍藥作為信物,宋朝詩人蘇軾賦有一首讚美芍藥的詩篇,“一聲鴣鴃畫樓東,魏紫姚黃掃地空。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
白芍是大宗名貴地道中藥材,安徽大辭典記述:藥用植物全省共有2157種,人工栽培的主要有白芍,尤以亳州白芍名揚天下。據《中國中藥區劃》一書記載,主産于亳州沿渦河兩岸潮沙土一帶的芍藥稱“亳白芍”,為馳名中外的4大徽藥之一,是本區具有代表性的道地藥材,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中藥資源》一書記載,安徽亳縣的(亳白芍),浙江東陽等地的(杭白芍),四川中江等地的(川白芍)皆為名品,蜚聲國內外,其中亳芍成為著名的4大皖藥的優良品種。白芍的主産區和道地藥材亳白芍名出1935年《藥物出産辯》該書記載:“白芍産於安徽亳州為亳芍,産于四川中江渠河為川芍,産浙江杭州為杭芍,在上世紀30年代大致形成了白芍3大生産格局,並延續至今。”
有關亳白芍的形成歷史,民間流傳著不少傳説,華佗愛栽種草藥作為標本以辨別藥之真偽,防止用錯藥。他在自家房前屋後栽滿了草藥。有個外地商人看華佗愛種草藥,便從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給華佗,説可以治病,讓他試種一下。來年春天,芍花開放,華佗就先嘗花後嘗葉,感覺它沒有什麼藥味。
華佗想花葉梗都嘗過了,根還沒有嘗試過。剛好第二天,華夫人的手被菜刀劃破,血立刻流了出來,華佗拿刀傷藥敷在傷口上,血卻止不住。華佗便挖了一點芍花根,搗成泥狀敷在傷口上,血立刻止住了。後來華佗對芍藥做了試驗發現它不僅可以止血活血,而且具有鎮痛、滋補、調經的效果,邊將它記在《青囊經》裏,給它加了“藥”字叫芍藥花,由於華佗的栽培、試驗、推廣,芍藥便在譙陵(今亳州)大力發展起來,被稱為亳白芍。
亳白芍的栽培可追溯到東漢末年,神醫華佗在藥圃裏廣植芍藥以備用,並引導周邊人家種植,勤勞智慧的亳州人,依華佗之靈氣,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繁盛,經久不衰,發展到明清時期鄉間已廣為種植。
近年來,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藥材生産,積極採取優惠政策,鼓勵中藥材生産,保護藥農利益,通過舉辦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中藥材交易會,提高全市中藥材的知名度。積極推進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建立亳白芍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區,制定了國家標準、省地方標準,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培育龍頭企業,建立中藥材交易大市場,中藥材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
安徽井泉企業集團多年來一直關注亳白芍的研究,無論是種植,還是加工、銷售,形成了亳白芍發展的産業鏈。2001年,集團與亳州市質監局聯合搞了亳白芍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落實示範區面積1333公頃,經過栽培試驗,制定了《亳白芍》、《亳白芍栽培技術規程》。2008年,該集團又與亳州市質監局聯合製定了《亳白芍種子》地方標準,同年申報了《亳白芍》國家標準。
目前全市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企業956家,取得藥品生産許可證的企業105家,其中通過GMP認證的85家,進出口藥企達49家,實現中藥材出口近1.2億美元,並涌現一批集藥材加工、科研、貿易於一體,融産供銷、貿工農于一體的龍頭企業,有力帶動了中藥材亳白芍産業的發展。
該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沿亳州市渦河、小洪河兩岸,光熱、水分、土壤等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特別是産區土壤多係沙土和兩合土,養分充足,通透性較好,極適宜芍藥栽培,再加上傳統的加工工藝及人文因素等,鑄就了亳白芍上乘的內外品質。
“地理標誌産品在獲得保護後,銷量有了顯著增長,附加值都大大提高。”亳州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説,亳白芍入列地理標誌産品保護,提升了亳白芍的品牌形象,促進藥農的增收。不僅僅是一張名片,還有利於強化本地的産業優勢,也可以有效地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