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我看高校“培養作家”

  • 發佈時間:2014-11-14 09:35:1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化雜談

  □ 袁躍興

  據近日媒體報道,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新增一個碩士專業方向——“文學創作”,並聘請格非、嚴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學生導師,莫言將擔任導師組組長。此前,北大、復旦等名校也曾開設寫作專業,而南京大學也一直有作家班招生,並且去年還引進了作家畢飛宇教授文學創作,但喊出“培養作家”的,北師大還是獨一家。

  這一新聞一經披露,引起眾多文化媒體、作家和評論家的熱議。人民日報微網志轉發《作家能否‘大學造’?》一文,提出疑問:“作家,真的可以通過大學來製造嗎?”這頗代表了質疑和否定“大學培養作家”一派的看法。開設“文學創作”專業,並且“按照當代文學學術型碩士的標準招考和培養”作家,這有“閉門造車”的趨勢。高校教學自有“適用邊界”,其傳承的是有限的、高度體系化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説,“培養作家”的教育宣言多少有些不切實際。所以,不必對這種培養模式存太大希望,文學創作具有極其個性化的特徵,作家是教不出來的。至於為什麼高校培養作家“不切實際”,“作家是教不出來的”,這些質疑和反對的觀點似乎仍未拿出讓人信服的理由。

  但是,還有人認為,雖然作家是無法定制培養出來的,但是任何一個領域的傑出人物,卻是可以定制培養出來的。這需要很多其他個性化因素的共同參與,比如,個人的稟賦、性格、人生機遇等等。這些傑出人物的成才,離不開優良的教育環境。天才的發揮,至少需要一個天才的自我發現和發掘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寫作天分不可教,這是共識。但後天培養,尤其是像高校這樣平臺的培養,對於寫作尤有裨益。創意寫作無法傳授天分。教育傳授的只是除開天分之外,靠訓練能掌握的東西。創意寫作教程能做到的是,幫助一個人在寫作上入門,幫助入門者寫得更好,幫助名家的創作在數量上更穩定。在當下中國最有實力的那批作家中,很多都曾受益於作家寫作班或者寫作課程,比如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莫言、余華、劉震雲、遲子建都曾經在北師大中文系與中國作協屬下的魯迅文學院合作開設的作家研究生班學習過。“在文學寫作教育方面,北師大做過很好的嘗試。這個作家研究生班就是其一。如今開設‘文學創作’碩士專業方向,正是想要傳承這種好的傳統。”

  這些不贊同質疑高校培養作家的觀點,實際上是看到了一個作家成長的基本規律,這就是一個作家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內部的因素也需要外部的條件,有可控的因素也有不可控的因素,作家個人的人生際遇、生活經歷、社會經驗和時代歷練,恰恰是不可控的因素,這些都是無法通過接受教育、通過教授來完成和獲得的。有學者把上世紀80年代,莫言、余華、劉震雲、遲子建等作家的成功,歸因于在作家研究生班的學習,是未看到這些作家的人生際遇、生活經歷、社會經驗和時代歷練這些最重要的因素,其實已經在進入高校之前便已有豐富深厚的積澱,這是他們寫出優秀作品、成為優秀作家的重要基礎,而後天的教育只是起了孵化和催化的作用,沒有這些因素和基礎,寫出優秀作品、成為優秀作家恐為奢想。所以,作家的成才和成長,接受教育乃至接受大學教育,並非決定性的因素。這正像在復旦大學主授此課的作家王安憶所説:“我也不以為作家是可教授的。凡創造性的勞動似都依仗天意神功,不是事先規劃設計所能達到的。”所以,高校喊出“培養作家”這樣的口號,引發很多疑問乃至反對則再自然不過了。

  我們再看看世界文豪成長之路。歌德在介紹他的《少年維特》寫作時,説自己是“像鵜鶘一樣,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來的,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東西、大量的情感和思想”。文學評論家分析托爾斯泰的作品時説,托爾斯泰因為抱有對人生的真摯態度和關心人類苦惱的某種動機,而且,這些東西存在於他的心中,並通過作品流露于外,打動了萬眾心弦,這才有了托爾斯泰那些具有偉大價值的文學的問世。

  由此可見,作家的文學寫作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獨特化的精神實踐活動,作者的文學趣味、生活感悟、審美眼光和思想原則,都是寫作者的個性化、自我化的表達,其文學中所蘊含的獨特的靈魂、獨特的精神狀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沒有任何人可以複製、教授,更不是通過文學教育就可獲得。這是一般的文學寫作的規律,也是文學留給我們的經驗。基於此,筆者以為,高校“培養作家”可實驗、嘗試,但不能迷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