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美麗鄉村建設的貴州樣本

  • 發佈時間:2014-10-31 10:34:4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歐陽維民 劉 艷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語出《周易》,據説這就是貴州省余慶縣縣名的由來。余慶位於黔中腹地,遵義東南端,縣域面積1623.7平方公里,轄9鎮1鄉,69個村(居、社區),總人口3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28萬人,總耕地面積28.74萬畝,是典型的西部山區農業縣。

  余慶縣是“四在農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源地,也被列入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服務標準化試點縣並獲得成功,由遵義市普及,進而推廣到全省。2014年4月,國家財政部、國家標準委聯合下達首批21個農村綜合改革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項目,批准貴州省余慶縣、鳳岡縣、盤縣、丹寨縣、烏當區和貴安新區等6個單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貴州成為全國試點最多的省份。

  四在農家 最初的美麗夢想

  2001年,余慶縣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中,順應農民求富、求學、求樂、求美的需求,率先在全縣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所謂“四在農家”,即富在農家增收入、學在農家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美在農家展新貌。”,這就是余慶縣最初的美麗夢想,而富是發展,學是追求,樂是安康,美是和諧。

  該縣通過“七個一”和“五通三改三建”,把創建活動落到實處。“七個一”即幫助農民找到一條致富增收的路子,家家戶戶有一幢寬敞整潔的住房,有一套傢具和家用電器,安裝一部家用電話,掌握一門以上農業實用技術,有一間衛生廚房和廁所,有一種以上健康有益的文體愛好。“五通三改三建”即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改居住環境、改廁、改灶,建文化廣播室、對外宣傳欄、體育娛樂場所。單位捐助水泥等部分建材,幹部帶領群眾投工投勞,因地制宜改變農村屋內外環境。柴灶改成沼氣灶,廁所改成水衝式,石塊壘砌乒乓球臺和花壇,平整後的打谷場豎起了籃球架。村寨、鄉鎮之間的演講比賽、文藝匯演、體育比賽成了農民常盼常有的賞心樂事。

  今年7月,貴州省質監局局長張偉力率員到余慶縣調研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暨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標準化工作。張偉力表示,余慶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基礎紮實、氛圍濃厚、體系完整,標準化建設富有成效。特別是2006年以來,余慶縣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要求,以“富學樂美”提升農民的幸福指數,以“五心教育”促進鄉風文明,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拓展創建領域,以社會管理創新深化創建內涵,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他要求全省質監系統要按照省委建設美麗貴州的總要求,進一步明確標準化推進目標;結合試點縣建設,進一步完善標準化體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形成合力,創建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參與、城鄉融合、共建共用的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標準創建 成功的美麗嘗試

  據介紹,余慶縣在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時期,標準化建設構想逐漸形成。在建設過程中,把標準化理念融入了從統一房屋建築為黔北民居格調、改灶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改廁治理臟亂的標準化村莊整治工作。在標準化的助推下,該縣先後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管理——“長安杯”等50余項全國性殊榮。為了進一步豐富和提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理論內涵,鞏固創建成果,總結和推廣創建經驗,在質監部門的指導下,2011年10月,余慶縣委、政府申報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項目獲國家標準委批准。

  貴州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余慶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項目是一次積極的嘗試,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此舉走在全國前列,在當時並沒有太多的成功經驗可借鑒。該局黨組對此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以省局分管標準的領導為組長、貴州省標準化院及市縣兩級標準化職能部門參與的工作指導小組進行幫扶指導。該局先後多次牽頭組織召集貴州省標準化院、遵義市質監局和余慶縣質監局等單位召開專題會議,就余慶縣新農村建設國家級服務標準化示範區項目相關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就項目的實施方案、標準體系框架、評價指標體系等關鍵事項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討論,並明確將全力對余慶縣提供標準化業務指導與幫扶。

  余慶在推進新農村標準化建設中勇於創新、大膽實踐、成功構建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標準體系,標準體系涵蓋了68項基礎標準、23項基礎設施建設標準、33項社會管理標準、5項生態環境標準、65項産業發展標準及4項體系考核評價標準共計198項標準。

  在2012-2013年項目實施期間,該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標準化示範試點村共44個,採取試點示範和整體推進的方式,用標準引領全縣社會、經濟 文化的全面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2013年,在經濟建設方面,該縣實現生産總值445362萬元,比上年增長17.7%;全年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6931元,比上年增長12.8%。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交通運輸、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環境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黔北民居建築、敖溪古司文化建築別具一格。在社會管理和服務方面,“平安家庭”、平安村寨”等的創建使農村基層平安建設覆蓋面達96.8%。體系標準中的DB520329/T SH3.3.6-2013《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規範》基層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的經驗得到國家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在社會保障方面,保障體制不斷健全。DB520329/T JJ2.4.7-2013《四在學校建設規範》、DB520329/T SH3.2.8-2013《鄉鎮養老院管理服務規範》,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解決了後顧之憂。在農業産業發展方面,加快了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了農業産業化檔次水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縣無公害基地認證330公頃,産出增值均在5%以上。

  2013年11月,受國家標準委委託,考評組到該縣對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進行考核評估,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大美鄉村 可見的美麗未來

  據介紹,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2013年,貴州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實施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意見》,即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要求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向鄉鎮以下延伸,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硬體支撐,力爭用5到8年時間,建成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美麗鄉村。

  2014年4月,國家財政部、國家標準委聯合下達首批21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項目,批准貴州省余慶縣、鳳岡縣、盤縣、丹寨縣、烏當區和貴安新區等6個單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貴州成為全國試點最多的省份。而余慶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標準化試點通過國家標準委的考核,對貴州乃至西部省份的新農村建設都極具指導意義。

  “四在農家”,富在首位。如何讓農民增收?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詰問。余慶利用豐厚資源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和産業佈局,讓農田不僅能生産糧食,還能發展二産、三産,依託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該縣引進湖南白沙集團、成都苗夫現代苗木科技、向前進生態食品等相關企業20余家,不斷把産業鏈拉長,使傳統農業向休閒觀光、養生農業發展,實現鄉村農業、工業、服務業互動共融。

  小青瓦、白粉墻、雕花窗、坡屋面、轉廓樓的特色民居是“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中最明顯的特點也是標準。全縣已建設了800多個生活宜居、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小區。不光有水墨一樣的民居,美麗鄉村還要有與之相襯的“軟”環境。根據新農村建設要求,鄉村村民通過10多年四在農家的創建,享受到了做飯不要柴,吃水不用抬,車子開進院子來,走親訪友不臟鞋的市民待遇。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的社會管理經驗,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並批示全國學習,如今“長安杯”已收入囊中。

  除了“三不出一不交”社會管理手段,該縣還通過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的“五心教育”感染山區人民。它宛若星星之火,從余慶到遵義,再到整個貴州,全國道德講堂也收錄了它的經驗,至善的余慶如今也是多年的全國文明縣城。

  貴州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綜合工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等方面,靠一個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標準體系並不能完全解決美麗鄉村建設的所有問題,因此需要就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開展系統性研究,制定出臺一系列的標準作為支撐。下一步,該局還將開展標準體系研究和重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使美麗鄉村建設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和精細化,並以美麗鄉村建設規範為基礎,加快研究構建涵蓋貴州省鄉村和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準體系,為建設“美麗貴州”做好標準支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