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糖業“寒冬”苦熬一年 新制糖期形勢依舊揪心

  • 發佈時間:2014-09-29 15:06: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噸糖成本價5000-5300元,主産區現貨價4300/噸……到9月上旬,國産糖在進口低價外糖的持續打壓下,已經在國內外糖價嚴重倒挂的逆境下苦苦“煎熬”了近一年,大批糖企陷入不賣不行、越賣越虧、資金緊張的危局。眼看新的制糖期即將到來,而當前糖市總體形勢依舊揪心。

  食糖銷售遲滯 行業困局凸顯

  2013/2014榨季業已結束,按照正常情況眼下各大糖廠均應進入銷售食糖、回籠資金、兌付蔗款的高峰。但據中國糖協統計,剛剛過去的這個制糖期全國共生産食糖1331.8萬噸,截至8月底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1024萬噸,累計銷糖率77%,同比減少170萬噸。

  廣西是我國最大的食糖生産基地,連續多年産糖量佔全國60%以上。據廣西糖業協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仍有150萬噸食糖沒能賣出去,明顯慢于正常年份,另外還有約19億元甘蔗款沒有兌付給農民。

  2013/2014榨季,廣西崇左東亞糖廠共收榨原料蔗約200萬噸,白砂糖總産量約22萬噸。公司農務經理程衛軍告訴記者,截至9月16日白砂糖只銷了70%。“往年這個時候就是銷售高峰期,但今年市場很不景氣。”大批制糖企業面臨困境,蔗區穩定堪憂。

  進口糖涌入 國內糖受擠壓

  廣西糖業局副局長張魯賓等糖業界人士分析認為,這幾年國內産糖量均小于消費需求量,屬於略有缺口、産不足銷,2011年以來每年進口糖總量遠超這個數字,大大擾亂了國內食糖市場的供求關係,導致國家每年還要花很大代價來收儲。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年起,我國食糖進口量大增,當年食糖進口量達到292萬噸,2012年達到375萬噸,2013年進口糖猛增到454.59萬噸,創歷史新高,接近國內産量的三分之一。今年1-5月我國進口食糖130.94萬噸,同比增長6.7%。

  我國加入WTO後每年食糖進口的配額為194.5萬噸,配額內關稅15%,配額外關稅為50%。由於國外食糖成本明顯低於國內,即便加上關稅和損耗,其抵岸價也比國內糖便宜。

  最近這幾年我國連續實施食糖臨時收儲,以減少市場供給。“但廣西作為最大的産糖基地所佔收儲份額很少,我們發現實際收儲大量來自進口原糖加工、貿易流通環節。”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分析指出。

  産業突圍 尚需綜合施策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國産糖多年來一直存在成本居高不下的痼疾,但這一輪低迷行情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全球食糖供過於求、外糖涌入改變了國內市場供求關係。

  廣西農墾糖業集團副總經理唐紹雄等人建議,國家應完善進口食糖配額政策,優化食糖進口配額的分配、使用機制等,根據國內主産區的實際産量情況合理安排分配比例,嚴格控制進口原糖加工項目擴張,有效發揮進口配額調節市場、保障供應的功能。

  張魯賓等人認為,現在食糖臨時收儲相當於政府出錢補貼企業,有必要在食糖産業中推行目標價格制度,當價格低於紅線時由補企業改為補糖農,比如由財政提供甘蔗直補,當價格高於紅線時由市場決定,這對産業穩定發展更有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食糖主産區大多采取固定劃分糖廠原料區域、政府定價、企業保價收購的辦法,但這也存在定價失當、企業負擔過重、糖廠難以整合做大等弊端。廣西永凱集團董事長賴可賓建議,可試點適當放開劃分原料區域,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種植戶可以根據市場供求資訊和價格確定種植規模、品種,企業則可根據原料供應情況進行調整,這有助於促進糖業集約化經營和轉型升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