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手機“牛皮癬”讓人煩

  • 發佈時間:2014-09-05 09:55: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韋何靜 本報記者 傅江平

  使用智慧手機的朋友們注意,你是不是發現新買的手機裏有不認識也並不實用的軟體?新手機沒用多長時間就變得越來越慢?手機話費被無緣無故多扣了?最讓人抓狂的是,有些軟體居然卸載不了。如果你的手機出現了以上這些狀況,你的手機很可能受到了惡意預裝軟體的威脅。

  隨著智慧手機的大規模流行,大量惡意軟體被預裝到手機裏。手機預裝軟體這一原本正常的配套服務,已經成為備受詬病的手機“牛皮癬”。

  關不掉卸不了

  田女士是一個白領,現在她使用的三星手機是去年購買的。拿到新手機時,視頻、地圖、遊戲等10餘款軟體已經被預裝在手機裏了。一次她打開手機流量監測,發現在兩個多小時內消耗了317K的流量,“才兩個小時就走了那麼多,可我之前並沒有使用過手機啊!”田女士很是詫異,隨後她打開任務管理器,發現裏面竟然有20多個應用程式在運作,她只好依次關閉。可過段時間後再檢查,發現這些應用還在運作。同時,殺毒軟體也提示,有14個軟體涉及讀取通訊錄中聯繫人號碼,7個軟體涉及讀取短信內容及方式,“其中大部分是預置的。”

  後來,田女士幾次嘗試卸載這些軟體,但有些軟體無論如何都卸載不了。手機維修店的店員告訴記者,這些軟體是手機出廠時就預置的,如果用戶想要完全刪除就只能刷機,但刷機後,一般廠商就不再對這部機器予以保修,比如三星。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今年5月份的調查顯示,95.32%的用戶表示購買的手機中存在預置應用軟體。從用戶手機中預置應用軟體的種類來看,運營商服務類應用軟體最多,佔調查的68.69%;娛樂遊戲類軟體居第2位,佔60.67%;投資理財類軟體居第3位,佔54.02%。

  用戶調查還顯示,智慧手機預置應用軟體不可卸載率高達88.91%,可卸載率僅為11.09%;調查中98.60%的消費者認為無法正常卸載預置應用軟體不合理;僅有1.40%的消費者表示合理。

  耗流量泄隱私

  手機預裝軟體由來已久,用戶深受過量或者惡意預裝軟體困擾的歷史也不短了。

  據各大新聞媒體的深度追蹤調查,預置應用軟體現象如此普遍,與手機生産商和軟體開發商之間的利益鏈條是息息相關的。手機生産商賺取軟體開發商的預裝費用(消費者每激活一個預置應用軟體,軟體開發商就需支付手機生産商一定費用),以此達到降低手機生産成本的目的,從而在市場上形成價格優勢。而軟體開發商有的希望借此推廣軟體,增加用戶使用量,進而實現其經濟利益;有的則借助預置應用軟體惡意連接網路進行數據交換,竊取用戶的個人隱私資訊。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預裝軟體本身沒有錯,安全有效的預裝軟體能讓手機更具優化性能的操控體驗,但大量惡意預裝軟體的存在,將難以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360手機安全專家張帥告訴記者,手機預裝的大量軟體既佔存儲空間,也佔記憶體,導致手機運作緩慢。有的預裝軟體會自動聯網,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耗費流量,而一些惡意預裝軟體還可能隱藏木馬病毒,帶來盜取用戶隱私等危害。

  呼籲強化管理

  由於手機預裝軟體帶來的爭議越來越多,消費者起訴的案例也呈現增長的趨勢。據了解,這類爭議在歐洲和美國已經發生多起,大都針對的是谷歌等網路公司,目前還沒有消費者勝訴的判例。消費者屢屢敗訴的原因在於,無法充分履行舉證責任,甚至無法證明自己的損害。從《侵權責任法》角度講,沒有損害很難有賠償。更何況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個人資訊的‘不具有識別性’是豁免資訊使用者的基本原則。”

  深圳市消委會在廣泛徵詢各方面專業人員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對手機預置軟體情況的調查,建議將智慧手機預置應用軟體與支援手機基本功能的系統軟體分開,且允許用戶自由卸載,並明確告知消費者預置應用軟體的名稱、性質等重要資訊及相應卸載方式,還呼籲主管部門加強對預置應用軟體的管理,完善預置軟體檢測標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