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石油化工是工業的血液、經濟的命脈。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的石油化工産業從“洋油時代”到自給、再到産品遠銷海外,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砥礪發展、創新引領之路,為70年來中國工業騰飛、經濟跨越式發展做出歷史性貢獻。
9月23日至27日,中國網財經記者跟隨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之“為美好生活加油”採訪活動,赴廣州、茂名、湛江、海南四地石化企業採訪調研,重溫發展歷史,感受新時代的石油精神和石化風貌。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記者 李春暉)在經濟發達、水網密布的珠三角,在山高谷深、地形複雜的雲桂黔,在風光旖旎、四季如春的海南島,涌動著一條條晝夜不息的地下“血管”——全長6282公里的華南成品油管網,為這個中國最發達地區之一的經濟發展源源不斷輸送“養料”。
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簡稱“銷售華南”)是中國石化銷售板塊5個大區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成品油管道企業,管道長度約佔中國石化成品油管道總里程的二分之一、全國的三分之一。中國網財經記者現場探訪了銷售華南旗下多個項目和站點,領略了現代化成品油管道建設的高品質和高標準。
夜色中仍熱火朝天的湛北項目建設現場(中石化供圖 陳鳴啟/攝)
以“精品管道”護航石化新城
在湛江東海島上被稱為“現代化石化新城”的中科煉化項目轟轟烈烈建設之時,銷售華南湛北項目部也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把通明海峽長達4071米的海底“鑽個對穿”,造了一條海底成品油通道。
施工過程堪稱鬼斧神工。他們從通明海峽兩側同時開鑽,由一根根連接起來的鑽桿推動鑽頭,通過軸向磁鐵對接技術,使兩邊各自鑽出的孔洞在海底的設定軸線內精準對接,再將鑽桿抽回;他們在岸上將兩百多根18米長油管焊接起來,再利用置於地面的滾輪和鑽機牽引,將這條4000多米“超長油管”從岸上緩緩拖入已鑽通、直徑擴大為800mm的回拖孔,拖了整整三天。
通明海灣海底穿越定向鑽工程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長的海底成品油管道定向鑽,距離超長、地形複雜,施工難度非常大,但這也只是湛北項目中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湛北管道是中科一體化配套項目,起于湛江中科煉化,終於廣西北海,線路全長246公里,設輸油站3座,設計輸量近期800萬噸/年、遠期1000萬噸/年。
“我們要自覺提高站位,將‘湛北項目’作為公司‘一號工程’,以‘高點定位、一流標準、創建雙優工程’的目標,集全公司之力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確保今年四季度建成投産。”銷售華南總經理田中山在1月25日的公司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如此強調。
從4月30日起,銷售華南組織開展“百日會戰”,公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每日準時召開湛北項目推進例會。對任何一個問題都緊緊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解決為止。湛北項目團隊抱著一股子認真勁兒,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硬是將一個接一個的難點攻克,變不可能為可能,項目推進效果顯著。期間,共整改問題592項,完成丈量清點45.72公里,掃線48.92公里,焊接50.87公里,管溝開挖77.52公里,管溝回填78.83公里。
在國內長輸管道中,湛北管道首次使用18米長鋼管,全線減少焊縫五分之一,從全生命週期降低管道運營成本,有效降低了關鍵點品質風險。
據銷售華南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湛北項目全線已完成掃線,焊接完成率98.7%、回填完成率94.5%;中科首站、廉江站、北海站完成率超90%;預計10月具備中交條件。
項目建成後,西南成品油管道南線和北線連接形成完善、安全、穩定的成品油供應管網,將更加有效保障整個華南、西南地區的成品油供應,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為管道注入“智慧基因”
被稱為“行者”的巡檢機器人(中國網財經 李春暉/攝)
巡檢和巡線是成品油管道運維的重要工作。傳統的人工巡線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無法完全識別地質災害點、無法及時發現周邊環境變化、無法到達部分河流水網及地勢險峻區域、無法對重點部位全天候監視等。銷售華南公司將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等智慧設備引入日常巡檢工作中,既解放了人力,又提高了巡檢的品質和效率。
銷售華南公司旗下南沙站是珠三角成品油管道核心樞紐站,接收廣州石化、茂名石化和海上來油,上下游連接黃埔、順德、中山三站,主要保障珠三角各地市的油品供應。
在南沙站,中國網財經記者見到了被昵稱為“行者”的巡檢機器人,它有兩隻“大眼睛”,“右眼”是帶有雨刷的高清攝像頭,“左眼”是紅外成象儀,能夠探測出輸油設施是否出現過熱等異常。
“行者”大大減輕了人力巡檢負擔。“以前純靠人工巡檢的話需要2小時一次,一天12次。應用了巡檢機器人之後,人工巡檢次數減少到了一天5次。”南沙站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無人機巡線(中國網財經 李春暉/攝)
無人機巡線,更是讓一線員工感受到了科技引領下的巡線速度。以往那些讓人汗流浹背的高山河流管段巡線任務,現在通過無人機,只需十幾分鐘就可以輕鬆搞定,還能拍到以前望遠鏡都看不清的“死角”。“我們這些外線管理員感覺就像解脫了一樣!”
如果説無人機和巡檢機器人是管道員工的“眼”和“腳”,工控系統就是管道運作的“心臟”。
中國網財經記者來到了銷售華南公司的調度控制中心,這裡是整個華南成品油管網的中樞,採用 SCADA 系統集中調度指揮、遠端操作、實時監控。其中,珠三角管道己全線用上了國産SCADA系統。
以往成品油管道SCADA系統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買它(外國企業)的東西,供貨週期長、要價高。”調控中心主任左志恒表示,“現在用國産SCADA系統就能實現自主、可控,維護成本降低,服務水準則有了提升。”據悉,銷售華南與浙江中控開展成品油管道SCADA系統國産化研發,使國內成品油管道首次用上了國産“芯”。
經過11個月的生産運作,銷售華南發現,和原有的系統對比,國産化SCADA系統反應速度更快,安裝也靈活簡便。“(國産系統)完全可以替代國外品牌,無論是穩定性還是控制精度都沒有問題,有些指標還優於國外品牌。” 左志恒稱,“使用國産系統最大的優點是服務好,整體成本也比用國外品牌便宜很多。”
據介紹,除了珠三角管道,銷售華南還將在西南管道部署國産SCADA系統,未來將逐步全面替代進口系統。
打造“綠色管道”新標桿
南沙站內,建築物屋頂安裝了光伏發電設施(中國網財經 李春暉/攝)
雖然成品油管道中“流淌”的是傳統能源,但銷售華南公司著力在生産經營全過程中節能減排,開闢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銷售華南的管道萬噸·公里輸油能耗從2016年的219千瓦時/萬噸·公里降至2019年1~8月的192千瓦時/萬噸·公里(單位能耗降幅達12%),實現了輸油單耗“三連降”,為國內油氣管道儲運企業實現綠色高品質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複製的新模式。
在南沙站,中國網財經記者看到了架設在屋頂的光伏發電設施。“現在我們站大部分的低壓電都是自己發電。”現場工作人員介紹,“9月上半月發電17900度,起到了比較好的節能作用。”
光伏發電過程中不排放溫室氣體和其他廢氣、廢水,光伏電力是真正的環境友好型綠色電力。據悉,銷售華南廣泛應用光伏發電技術,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在茂名、黃埔等32個輸油站樓頂安裝單晶矽光伏電板,裝機容量達2406千瓦,年發電量約274萬千瓦時,年節省電費146萬元。
這些光伏站點每年發的電,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986噸,減排二氧化碳2429噸、二氧化硫8噸,環境效益非常可觀。
此外,銷售華南大力推廣變頻器改造,在富寧、晴隆等12個輸油站安裝變頻器,將原有定速階梯式調節改為無極調節的模式,裝機總容量達11510千瓦,年節電量約1100萬千瓦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據介紹,銷售華南在原有“家文化”建設的基礎上,以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為標準,建成南沙、茂名、桂林等17座“花園式輸油站”,計劃到2020年6月全面覆蓋所轄的60座輸油站。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