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態勢如何?行業前景咋樣?政策風向是什麼?中國網財經特別策劃《財訪間》欄目,專訪權威專家、學者、企業家,用宏觀數據描繪經濟脈絡,從細微之處透析發展機遇。
中國網財經12月1日訊(記者 暢帥帥)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援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支援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以下簡稱“支援民營經濟25條”)。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接受中國網財經專訪時表示:“要從更廣泛、更系統的角度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覺得還需要解決思維慣性的問題。所有政策舉措出臺不能説只針對這類企業、針對那類企業,而是所有的市場主體都‘一視同仁’,這個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網財經:在您看來,“支援民營經濟25條”中有哪些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趙錫軍:新的“支援民營經濟25條”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它匯總了金融支援民營企業的一些綜合性的政策措施,都放到一起來了。
具體的政策措施方面,《通知》表述更加的明確,提出量化的要求。比如説在信貸資源投入方面,《通知》明確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標和重點。總量上,通過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
同時,關於債券市場、股權多層次資本市場,還有外匯便利化等方面也有一些相對明確的提法,以及改革和創新的地方。
中國網財經:圍繞金融開放,《通知》一定程度上放寬了跨境投融資的使用門檻,對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均有所放開。您怎麼看這部分內容?以及您怎麼看金融開放對民營經濟發展的作用?
趙錫軍:《通知》專門提到了加大外匯便利化政策和服務供給,支援民營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實際上核心的就是兩條,第一條是經常賬戶下的收支的便利化,主要是對民營企業的進出口這一塊。第二個方面是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政策。
關於跨境投融資的便利化政策,實際上在幾個改革開放的試驗區,比如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以及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已經有推出各種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政策。“支援民營經濟25條”把這些政策進一步地綜合和提煉優化,讓它不僅僅是在一些自貿區等區域來實施,更擴大它的範圍。從這個角度來講,“支援民營經濟25條”將有力支援整個全國範圍內的民營企業跨境投融資的開展。
從目前民營企業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來講,它的涉外經濟貿易投融資往來是佔我們國家很大的比例的,包括民營企業佔我國進出口、跨境投資以及一些對外的經貿合作,現在比例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新型民營企業,比如跨境電商、新能源車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已佔到我國進出口貿易額的50.9%。
隨著民營企業佔比的提升,實際上非常需要國家和政府給他提供更多的資源來支援國際業務發展,從而支援我們更高水準的開放和更大程度的參與國際競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支援民營經濟25條”實際上對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無論是進出口結售匯的便利化,融資的便利化,還是對外拓展市場、對外開展合作、對外投資等都有很大的支援作用。
中國網財經:“融資難、融資貴”一直以來都是很多民企遇到的困境之一。《通知》34次提及“融資”,並且提出“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並提到“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援力度”等內容,您怎麼看?以及您認為該如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趙錫軍: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微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是尤為突出。不僅僅是中國,這是一個全球各個國家可能都面臨的一個問題。
我國各個部門一直在採取各種措施來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支援民營經濟25條”裏也有很多的措施,實際上可以説是大部分的措施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可以看到,我們國家非常重視民企的融資問題,政策的落地將有力支援民營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那麼怎麼樣從更廣泛、更系統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還需要解決思維慣性的問題。因為從思維慣性來看,我們總是認為民營企業要“另眼相看”,《通知》強調,引導金融機構樹立“一視同仁”理念,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在解決認識問題的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夠制定相應的“不另眼看待”民營企業的各種政策。所有政策出臺不是説我要針對這類企業、我要針對那類企業,而是所有的市場主體都“一視同仁”,這個我覺得是一個需要解決的,且很重要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要針對各類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相應的特點來出臺相應的政策。《通知》裏實際上有很多的措施是針對民營企業的特點出臺的,根據民營企業的需求創新産品,提供服務。但同時,我覺得根據需求創新舉措是一方面,後續的支撐和服務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知》提出,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財政獎補和保險保障等措施,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加強部門合作,完善信用資訊共用、融資擔保、便利票據貼現、應收賬款確權、稅收等配套政策和機制,增強民營經濟金融承載力。金融機構要加強宣傳解讀,主動將金融支援政策、金融産品和服務資訊推送至民營企業。
我們看到,《通知》既提到了在産品的供應創新的階段要做哪些,也提到了在後續支援和維護方面要做哪些工作,是一整套的政策措施。
中國網財經:今年似乎聽到很多企業都在談困境和生存問題,您怎麼看這種現象?明年會好嗎?
趙錫軍:實際上不只是中國企業面臨這樣的困境,在經歷了疫情衝擊以後,全球的企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實際上對投資者、對企業、對市場主體的信心和未來的預期都産生了很大的壓力。
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的情況在今年依然存在,不僅是持續存在,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強化,狀態更加嚴峻了。要解決的話,我們是要下大力氣、大功夫的,不僅僅是在金融方面,實際上調整整個市場的預期,提升企業的信心是至關重要的。要有更多更切實的政策,從支援擴大激勵投資,到刺激消費,提升拉動消費,到拓展國際市場等多個方面發力,可能才能夠把三重壓力帶來的影響逐步消化掉,讓企業有更加高昂的鬥志去迎接挑戰。在目前的情況下,我覺得如果沒有更強有力的措施的話,市場主體信心不振是很難在短期內扭轉的,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做更多的更大的努力。我相信在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在提振市場信心等方面有相應的安排。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