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6日訊(記者 郭美岑)近日,因隱瞞中國市場iPhone需求下滑,蘋果公司面臨一起新的集體訴訟,被指證券欺詐,A股蘋果概念股之一的水晶光電引起市場注意。
對於是否受此事件影響,水晶光電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屬於上游元器件行業,蘋果終端的需求下降對公司雖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公司客戶覆蓋面相對較大,僅手機終端而言,公司客戶並非僅蘋果一家,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所有的手機終端廠家其實都是公司的間接客戶。即便整個終端需求下降,公司的産品應用面很廣,除手機以外,還包括電腦、汽車的攝像頭、安防的攝像頭等産品。
不過,中國網財經記者查看今年關於水晶光電的研報發現,多家券商都在風險提示中提到對公司産品銷量的擔憂。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終端客戶銷量不及預期:公司主要客戶覆蓋各大手機廠商,若銷量不達預期將對業績造成影響。”
光大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水晶光電)手機出貨量低於預期:目前疫情持續,全球手機出貨量特別是高端機型出貨量低於預期,會導致光學相關産品市場需求低於預期的風險;競爭導致的産品降價風險:應用於潛望式、3D、屏下指紋、漸變膜片等光學相關産品屬於快速成長細分行業,如果新進入廠家增加,可能存在産品降價過快的風險。”
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
與此同時,水晶光電控股股東的高質押率不得不引起市場注意。其實,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水晶光電的業績都得到了穩定的增長。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30.00億元,同比增長28.98%;歸母凈利潤4.91億元,同比增長4.85%。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97億元,同比增長22.02%;歸母凈利潤0.8億元,同比增長36.84%。
其中,水晶光電的光學業務成長較快。2019 年,光學成像元器件(主要是 IRCF)業務收入20.05億元,同比增20.75%;生物識別業務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66.78%。這兩部分業務是水晶光電2019年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不過,控股股東星星集團的業績似乎並不樂觀,高比率質押股份引起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注意。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星星集團持有水晶光電1.24億元的股份,質押了87.28%的股份。
有業內人士表示,控股股東如此高比例質押除了對水晶光電本身信心缺失,還意味著控股股東若不主動降低質押比例,將面臨被動平倉風險,甚至失去控制權。同時,外界也會對公司控股股東的財務狀況是否惡化、資金鏈是否穩定和公司經營是否規範産生懷疑。
水晶光電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星星集團這幾年確實有一些資金壓力,不過近兩年相對好轉。公司也想避免失去控制人的風險,所以公司努力採取多種方案,諸如定增,在股權架構的設計上盡力保持控股股東的地位,增加投資者信心。
耗時耗錢的“藍寶石”項目
中國網財經記者查看水晶光電2019年年報時注意到,在建工程欄目中有一個“藍寶石”項目,自2012年便出現在公司年報的在建工程一欄,累計投入近3億元,但其去年的毛利率卻為-15.17%。
2012年,水晶光電開啟藍寶石襯底二期項目,通過比對期初期末數據可知,該項目于2013年更名為藍寶石襯底項目,2014年更名為藍寶石襯底及擴産項目,2015年更名為藍寶石長晶及深加工項目,此後再未更改。2019年年報顯示,該項目截至年末仍未完工,工程進度為80%。
水晶光電曾公開表示,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之一的“藍寶石長晶及深加工項目”于2014年8月立項備案並通過批復,計劃投資總額為人民幣5.86億元,用於擴産4英寸LED用藍寶石襯底(PSS)産能、投産藍寶石窗口片,以及建設長晶基地,以上項目建設期為12個月。顯然,12個月後該項目未能落完成落地。
2019年9月,水晶光電發佈《關於變更部分募集資金投向的公告》表示,公司計劃先終止原募投項目“藍寶石長晶及深加工項目”中藍寶石長晶部分的項目建設,將其中2億元的募集資金投向“年産1000萬片智慧終端用防護組件技改項目” 。
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藍寶石長晶及深加工項目實際投入金額為人民幣2.99億元,投資進度為51.13 %。截至2019年7月31日,該項目實際投資效益為人民幣-1111.62 萬元。年報中也可查詢到藍寶石襯底的銷售情況, 2019年該産品實現營收1.08億元,佔總營收的3.6%,毛利率為-15.17%。
水晶光電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2016年之後的幾年,LED行業受挫,雖然行業整體的增長速度還在,但價格下滑嚴重,尤其在近兩年出現了虧損,於是,2019年公司對該項目投資有所放緩,所以一直沒有在建設期裏順利完成。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更改募投項目是行業變化所致,但是管理層未能及早洞察變化,以至於該項目拖延多年,也是存在一定問題。
水晶光電錶示,受國家政策和今年疫情的影響,截至上半年,藍寶石襯底項目業績仍不樂觀,預計年底會有好轉。對於水晶光電後續發展如何,中國網財經記者將持續保持關注。
(責任編輯:胡靖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