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3日訊(記者 孫朋浩 見習記者 鹿凱) 幾天前,重慶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信託)子公司益民基金髮佈公告稱:原股東中山證券持有20%股權分別轉讓給重慶國際信託、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新紀元),其中16%股份由重慶信託受讓,其餘4%由中國新紀元受讓。
此次股權變更後,重慶國際信託股權由49%增加到65%,實現控股益民基金,同時其在益民基金話語權也相應增加;另一股東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持股比重增至35%。
交易標的管理規模持續走低
12月5日,益民基金髮布《關於公司股權變更》公告,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核準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股權的批復》核準,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持有的益民基金20%股權轉讓給重慶國際信託和中國新紀元。
本次股權轉讓後,公司註冊資本保持不變,公司股權結構為: 重慶信託持股65%,出資6.5億元;中國新紀元持股35%,出資3.5億元;公司中註冊資本為10億元。截至披露日,益民基金已完成對原《公司章程》相關內容修訂,所涉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益民基金成立於2005年12月,重慶信託亦是其發起人之一,並在當時以30%持股比例,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09年6月,益民基金完成股權變更,股東及其持股比例變更為: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49%、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31%、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之後益民基金股權結構一直保持穩定,這一格局也一直延續到本月5日股權變更前。
經營方面,益民基金成立至今14年來,除在創立初期短暫實現基金總規模上漲外,從2008年開始便駛入下降通道。根據choice數據顯示,2007年,基金市場迎來階段性小牛市,益民基金總基金規模也在這一時期實現爆發性增長,達到157.30億元。
2008年,北京證監局在對益民基金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公司存在治理方面的問題,要求公司進行整改。緊接著2010年,北京證監局再次發文要求益民基金進行整改,直到2012年5月才完成整改工作。整改完成之後,益民基金才重發新基金,在2008年到2012年近4年時間內,益民基金未新發任何基金;這也就成為益民基金基金管理規模下降通道的開端。
截至2019年9月,益民基金管理規模為16.30億元,相較于12年前下降865.03%;共有8隻基金(不同份額合併統計);基金經理3名,低於行業平均17.52名基金經理水準。
作為此次股權變更另一主角-重慶信託相關負責人,在股權變更後表示:“重慶信託一直大力支援益民基金,在經過充分調研、論證以及通盤考慮後,為更好地服務基金持有人和實體經濟發展,對益民基金進行增持,後續將對益民基金提供包括進一步增資在內全方位支援,以壯大益民基金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市場能力,為其未來持續健康發展打好基礎。”他補充道:“重慶信託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亦相信益民基金能和重慶信託一起,伴隨中國資本市場一道成長。”就此次增持是否是重慶信託應對近兩年行業調整,採取轉型措施之一,向重慶信託進行核實:對方稱,已將相應問題記錄,並會在稍後反映給相關部門;待相關部門做出回應後,會主動聯繫回復。截止發稿前,中國網財經並未收到重慶信託任何形式回復。
中國網財經注意到,從最早籌建益民基金,以及重慶信託官網業務介紹顯示,基金一直都是重慶信託開展業務之一;但相較其對信託業務和投行業務詳細介紹,基金業務只是簡單介紹。另外,中國網財經通過梳理重慶信託和益民基金另一股東中國新紀元董事會構成發現,時平生同時出任這兩家公司董事一職。
一位信託業從業人員對中國網財經表示:“通過此次重慶信託增持益民基金一事,不能就此做出重慶信託要發力基金業務的結論;還要結合後續兩家公司具體合作形式,以及將來益民基金業務開展方向,來看待這一事件。”同時他補充道:“我們公司旗下也有絕對控股基金公司,並主要開展信託相關業務。”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關於重慶信託增持一事,對中國網財經表示:“我覺得重慶信託更多是看好公募基金業務發展,才繼續加大持股;在資管新規下,公募基金髮展還是被看好的。”
根據中國網財經了解近兩年,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信託行業也進入調整深水區。在“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桿”等監管政策下,信託行業的業務結構調整、優化乃至轉型變得越來越迫切,信託公司向包括對標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模式,以及對標精品投行模式的資本市場業務轉型,成為包括重慶信託等少數有實力信託公司主要選擇方向。今年三季度,包括信託業受託總資産等關鍵指標下降,讓信託公司轉型變得更為緊迫。
蓄力資本市場業務轉型
上月末中國信託業協會發佈行業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資産餘額22.00萬億元,較二季度末下降5376.90億元,環比下降2.39%,與二季度降幅0.02%相比,下降幅度擴大。
除了事務管理類信託餘額下降39.5%,成為造成信託總規模下降主要原因外;信託資金投向金融機構餘額,環比下降6.1%;投向房地産業務資金餘額環比出現首次負增長,為-5.05%都加劇信託總規模下降。通過數據分析,泛資管激烈競爭時代,監管、市場及投資者都對信託行業和信託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包括重慶信託在內,信託業頭部公司也在經歷嚴監管考驗。2018年重慶信託錄得營業收入69.11億元,利潤總額47.62億元,凈利潤28.06億元,較2015年41億元凈利下滑31.56%。2015年以後,隨著行業內項目暴雷事件增加,以及近兩年監管加強,重慶信託利潤呈連年下降趨勢,2016-2018年分別為36.43億元、33.58億元、28.06億元。
信託行業核心數據表現不佳,以及重慶信託凈利連年走低,和過去信託公司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通道業務上的金融行業業務方面策略有一定關係。近兩年,隨著資管新規出臺及二級市場的萎靡,信託通道業務處於明顯萎縮狀態。信託公司需要向主動管理轉型,提升專業管理化能力,逐漸成為業界共識。
對標精品投行,以非標開展資本市場業務;以及對標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託經理轉型做基金經理,加強投資管理能力,發行凈值型信託主動管理産品成為許多信託公司的選擇。在投行業務方面,重慶信託以通過投資中國信託業務保障基金有限公司、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國都證券、中國信託等級有限責任公司等,積極參與企業並購重組等;在基金業務方面,從最早牽頭設立益民基金,到如今取得控股地位。
山東信託某業務部門負責人孫波濤曾表示:“保有人才和制度創新是信託公司未來發展需要不斷突破的重大保障。”一位基金經理對中國網財經表示:“現階段益民基金在制度創新和人才儲備上,都有所欠缺。”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對中國網財經表示:“現階段信託公司轉型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能力建設。”袁吉偉還指出,“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新的能力建設一方面需要較大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時間累積,而且還面臨著一定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