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盤中意外跌停 分析稱或為主力挖坑
- 發佈時間:2014-10-13 16:38:5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林海
中國網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李楊
中國網財經10月13日訊 週一,消費股龍頭伊利股份的巨量暴跌引起市場一度驚魂。在毫無利空消息釋放下,這家被眾多機構重倉的藍籌股盤中一度跌停,市值最多蒸發近80億元。
盤面上看,伊利股份開盤後股價便狂瀉不止,于9點53分跌停,然而,跌停板僅持續不到十分鐘,便被持續大筆買入資金打開跌停板,此後震蕩回升。截至收盤,伊利股份下跌6.28%,報收于24.32元,成交總額高達31.97億元,創兩年內新高。
對於眾多重倉機構來説,今日可謂損失慘重。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共計有336隻基金持有6.27億股伊利股份,佔其流通市值的34.19%;另外有40隻券商集合理財産品,多家保險公司以及社保基金大量持有。按跌幅計算,伊利股份今日市值蒸發49.85億元。
此前,伊利股份於今年6月3日也曾遭遇過一次重挫。6月初,光大證券發佈報告稱伊利股份未來五年將遭遇低溫奶、常溫酸奶和進口奶實質性衝擊,並罕見地給予伊利股份“賣出”評級,其將看空的目標價格定在了22.7元/股。受該看空報告影響,當日伊利股份股價下跌近8%。隨後多家機構發表報告稱伊利股份屬於被錯殺,其股價隨即震蕩攀升,並創下年內新高28.91元。
對於伊利股份而言,在公司以及整體行業均毫無利空的情況下,今日盤中的一度跌停著實令人倍感蹊蹺,不管是從目前的輿情還是潛在因素來看,伊利股份並沒有出現利空的消息。相反,近日伊利股份的利好消息不斷,一、二季度業績連續超預期,即將發佈的三季度業績超預期也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
一位市場資深人士對中國網財經分析稱,僅從技術面而言,伊利股份盤中多空交手不斷,股價在幾近跌停時,出現突然放大的成交量,隨後股價開始劇烈波動,換手率持續攀升,機構打砸舉動明顯。總體而言,伊利股份非正常下跌實屬罕見,不排除主力資金挖坑以達到低價吸籌的目的。
民生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王永鋒表示,在與伊利股份溝通後發現,公司基本面並沒有變動,公司運營一切正常,伊利股份的下跌很可能與A股大盤下跌有關,投資者恐慌情緒較重。待股價止跌調整後,或再現買入良機。
事實上,近年來伊利股份借乳業市場調整加快開疆破土,經過産品結構升級、全球化佈局、多元化發展後, 2014年伊利在全球乳企排名中擠入10強,正式跨入具有象徵意義的全球乳業“第一梯隊”行列。
而半年報數據顯示,乳製品行業平均收入增速度為16.8%,蒙牛(不含雅士利)、光明和三元分別增長17.5%、32.6%和21.5%。雖然伊利13.7%的收入增速偏低,但268億的乳業收入仍穩超蒙牛和雅士利之和的258 億元,總規模仍是中國乳業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股份增速雖然放緩,但毛利率水準卻逆流而上。受到2013 産品大幅提價以及持續的産品結構升級影響,伊利股份乳業毛利率提升2.4%至33.4%,創下2005 年以來最高中報毛利率。在行業毛利率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伊利股份的表現令人側目。
盈利能力增強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研究機構預言:在我國牛奶消費市場大幅增長預期下,作為乳業龍頭的伊利股份未來仍有三倍的營收增長空間。
利樂公司研究表示,當前發達國家液體奶消費已經趨向穩定,新增量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由於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液體奶消費升級,預計2020 年中國液態奶容量距今擴增有2倍以上空間。作為中國乳製品的巨頭,其成長空間由於其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會超過其行業擴容速度,到2020年伊利股份營收能達到2013年的3倍左右。
一位公募基金大佬分析指出,消費品行業是歷年穿越牛熊的長牛股聚集地,而最容易受益往往是龍頭。全球排名第一的雀巢目前通過多元化經營,市值已經達到 14347 億元,而伊利作為中國乳制消費品龍頭,目前市值僅為 793 億。巨大市場發展空間、外加滬港通、二胎政策等實質性的催化劑推動,伊利股份將延續脈衝上漲格局,半年內將向1000億市值發起衝鋒。
第三季度伊利股份股價已經有所反應,9月9日創出了28.91元的年內新高。儘管如此,眾多大牌券商依然紛紛調高其投資評級。
東北證券認為,2014—2016年,伊利股份預計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41億元,52.74 億元和 66.81 億元,每股收益為1.34元,1.72元和2.18元。東北證券給予其2015年估值為20—25倍,認為2015年伊利股份合理價格為34.4 元—43元,評級為“買入”。
興業證券表示,伊利收入增長平穩,利潤率持續超預期,管理層維護股價意圖明確,短期看股價仍有一定空間。同時滬港通有望提升估值,作為大型藍籌龍頭,仍有較大吸引力,給予“增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