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平常心看待經濟新常態 不能自廢武功
- 發佈時間:2014-10-10 10:41:40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中國網財經10月10日訊 (記者 曹慧敏) 今年5月習近平提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戰略判斷,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和爭議。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中國網財經頻道記者表示,經濟“新常態”最重要的特徵不是對經濟增長適度下滑保持“平常心態”,而是加大創新戰略實施力度、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梅新育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下滑、主要競爭對手增速下滑的情況下,我們對本國經濟增速適度下滑應保持平常心態,但要維持必要時重啟加速增長的能力,不能自廢武功。
經濟“新常態”離不開處理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關係,對中國此前經濟增長特點的普遍詬病是投資率過高、對出口依賴過高、內需(特別是消費)不足,但梅新育認為,這些批評是存在問題的。
關於投資率,梅新育指出,在實踐中,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的工業化不是建立在持續的旺盛投資基礎之上。我們要努力減少投資中的浪費,提高投資效益,採用技改投資補貼等更加精準的投資激勵政策工具,但不能與削弱投資動員能力的歧途混為一談。
過去10年我國投資率超高,大部分年份在40%左右,但這種高投資率有其背景,因為在這10年裏全球經濟增長較快,中國的GDP更是從排行第八躍升到第二。在這個外部市場快速增長的進程中,如果沒有國內高投資的推動,中國的産業和在全球市場所佔份額絕對不可能膨脹得這麼快。其實在這10年裏中國的國內消費增長也很快,只是投資更快,顯得消費增長相對慢了,如果沒有高投資,我們在全球産業中佔不到現在這麼大的份額,我們的消費、我們的實際生活品質、收入水準也不會提高這麼快,這是相輔相成的。現在全球市場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了,而中國經濟佔全球市場的份額也很大了,這種情況下,不用刻意強調,投資率也會自己降下來。如果這個時候刻意強調降低投資率,結果可能會消磨掉我們自己經濟增長的後勁。
關於出口依存度問題,梅新育認為,過去幾年,在“全球經濟失衡”成為熱門話題的背景下,近年來國內外頗有人認為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多,這是印度經濟相對於中國經濟的一大優勢,甚至被中國某些學者用作論據抨擊中國經濟社會的“缺陷”。然而,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經濟體系中,這些人所稱道的印度經濟模式內需主導、高消費率、低投資率等特點恰恰是其宏觀經濟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缺陷的根源,因為這種模式帶來了持續的貨物貿易收支和經常項目收支逆差,本身就潛藏著經濟與貨幣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而國民儲蓄和投資永遠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源泉。對印度經濟模式內需主導等特徵的推崇、對中國貿易順差負面作用的過度抨擊不過是陷入了國際清償能力高增長時期流行的片面認識誤區。
中國是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我們的很多産業不是一開始就面向全球市場來建立,那麼我們的經濟潛能就不能得到激發,巨大的産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如中國的玩具佔到全世界7成,紡織服裝2013年佔全球市場的36%,在高新技術産品領域,2013年中國手機産量佔全世界81%,裝備工業産出佔全世界三分之一……梅新育指出,這樣的規模天然要求面向全球市場,而且我們的企業規模做到這麼大,必然要求市場全球化,來平抑收入可能存在的波動。
現在,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兩位數增長率的時間已經告一段落了。在新的形勢下,中國的産業如果不能在增長率較高的市場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就意味著我們的産業在全球産業中的“江湖地位”下降。
梅新育認為,過去中國的競爭對手採取了一些自廢武功的做法。比如説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流行製造業是夕陽産業之類理論,片面主張大力發展服務業,不少國家採納了這一觀點,主動“去工業化”,這客觀上加快了中國的發展。
現在中國會不會重蹈上述自廢武功的做法呢,梅新育認為是可能的,現在社會對外貿出口的認識,對投資的認識,以及對某些新興産業的認識存在偏差,還有對福利的要求,對外援的非議,等等,也都形成了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輿論氛圍。
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現在都處於比較溫和的狀態,消費在溫和增長,經濟減速,但就業反而還在改善,外貿現在也是溫和的增長。梅新育指出,我們在本世紀前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外貿年增長率都超過30%,有幾年甚至超過40%,那種情形不能長久維持。比如説以前我們只佔全球外貿總量的1%,那樣的超高增長可以維持;但現在我們佔了30%,要繼續維持這樣超高增長已經很難了。但是考慮到要“防範被趕超”的需要,我們需要保留在必要時候能強力啟動的能力;我們不能自己廢掉這種能力,哪怕是備而不用,也不能廢掉。(中國網財經中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