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20日訊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全國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行業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全國農村中小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金融監管總局決策部署,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守正創新,大力推進改革化險,積極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續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援,主動履行社會責任,著力改善和優化農村信用環境,不斷提高自身發展品質,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
《報告》共分九篇,包括運作環境、業務發展、金融支援、改革轉型、法人治理、風險管理、黨建引領、發展展望和專題研究。《報告》內容完整、案例詳實、邏輯嚴謹、結構清晰,是社會各界了解農村中小銀行的重要窗口,為農村中小銀行對標學習、轉型發展提供借鑒。《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農村中小銀行工作委員會組織,湖北省農信聯社牽頭,浙江、山西農商聯合銀行,江西、福建、陜西、內蒙古、廣西農信聯社,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聯合、廣東順德、吉林九台農商銀行,中銀富登、興福、昆山鹿城、章丘齊魯村鎮銀行等單位參與撰寫。《報告》要點如下:
一、做實做優存貸主業,經營發展穩中向好
2023年,全國農村中小銀行資産、負債規模實現穩步增長,存、貸款市場份額和排名位居區域前列,整體經營業績穩定。截至2023年末,全國農村中小銀行總資産、總負債分別為54.61萬億元、50.66萬億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長9.2%,佔銀行業總資産、總負債比例分別為13.1%、13.2%。其中,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下簡稱農合機構)各項存款總額41萬億元,同比增加3.17萬億元,佔總負債比重提升至84.62%;各項貸款總額28.6萬億元,同比增加2.19萬億元,佔總資産比重提升至54.82%。雲南、貴州、廣西等10個地區農合機構存款市場份額超過20%,吉林、山西、河北等10個地區農合機構貸款市場份額超過15%。2023年,農合機構實現營業凈收入10314.29億元。其中,利息收入9162.55億元,同比增長3.92%,凈利潤2598.73億元;村鎮銀行實現凈利潤70.99億元。
二、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紮實做好“五篇大文章”
全國農村中小銀行主動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服務鄉村振興,大力創新金融産品,不斷優化服務機制,有效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強化農村及邊遠地區“最後一公里”的金融服務覆蓋。截至2023年末,農村中小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6萬億元,較好滿足糧食主産區、全産業鏈和脫貧地區的金融服務需求,推動鄉村特色産業、鄉土特色品牌、新産業新業態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方面,著力構建良好金融服務生態,切實增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支援,截至2023年末,農合機構科技金融貸款餘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07%。在綠色金融方面,多措並舉支援産業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截至2023年末,農合機構綠色貸款餘額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9.7%。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續下沉重心,全力支援小微企業發展,截至2023年末,農村中小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7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6.09%。在養老金融方面,從養老金、養老服務、養老産業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務的適配性。如北京農商銀行,截至2023年末,累計發展養老服務商戶10728家,共安裝養老助殘POS機18776台,全年累計受理養老券交易1074.7萬筆、金額5.7億元。在數字金融方面,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以數字化行銷、數字化渠道、數字化風控、數字化産品為切入點,提升獲客能力、網點服務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準。
三、推進機構改革轉型,系統完善公司治理
全國農村中小銀行堅持“一省一策”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網點、人員、數字化轉型步伐,在防範化解風險的同時,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機構改革方面,山西、河南、遼寧、四川、廣西等地農合機構改革方案落地實施;新疆、四川多地成立地市統一法人農商銀行方案獲批;村鎮銀行加速整合,近30家縣域銀行機構市場化退出或吸收合併解散。在機構轉型方面,一是推進網點輕型化、智慧化轉型,拓展服務範疇,提升服務質效。二是推進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轉型,突出幹事創業導向、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優秀幹部儲備。三是推進數據治理、數據融合、數字風控等數字化轉型,以堅實的數據基礎和豐富的數據維度打破資訊孤島,為業務提供有效的技術和數據支撐。在公司治理方面,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全過程,不斷完善以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為主體的公司治理架構,健全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管理制度體系,提升股權穿透管理能力,加強股東行為監測和規範管理。
四、強化金融風險管理,持續夯實資産品質
全國農村中小銀行認真履行防範化解風險主體責任,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永恒主題,牢固樹立審慎合規管理理念,防範化解風險取得較好成效。一是加強合規管理,推進合規管理體系數字化建設,圍繞合規管理架構職責開展各項工作,通過事前制度建設、事中機制運作、事後監督評價等步驟,積極打造“合規陣地”、繁榮“合規基因”。二是加強風險管理,打造以“智慧風控中臺”為核心,集風險領域“數據資産、數據服務、監測預警、智慧決策、風險智控、風控生態”于一體數字風控體系,著力提升智慧風控能力。三是深化全面風險管理,強化信用風險前瞻防控,加強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防範,將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強化不良貸款管理,通過內部處理、資産轉讓及金融科技等手段處置不良貸款,有效降低不良貸款,提高資産品質。截至2023年末,農合機構不良貸款率3.49%,資本充足率12.27%,撥備覆蓋率133.1%,貸款撥備率4.65%,非信貸資産不良率1.42%,流動性比例77.85%,主要風險監管指標處於合理區間。
五、發揮黨建引領優勢,大力弘揚企業文化
全國農村中小銀行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全面領導,積極探索新時期黨建工作新思路新舉措,持續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一是深入推進黨建與業務融合,將“黨建+”模式融入鄉村全面振興、農村要素市場化改革等工作中,通過金融村官方式協助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金融知識普及、鄉村治理等,把基層黨建、金融支農和服務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二是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推進黨建品牌規範、提升、錘鍊工程,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學有樣板、做有示範、幹有標桿,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全面從嚴,努力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格局。三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積極創建文明單位,開展新時代“挎包銀行”行動,推動基層職工之家建設,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等文體活動,關心關愛員工,保障員工權益,提高員工歸屬感、幸福感,增強企業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團隊戰鬥力,單位形象日益提升。
六、堅定服務實體經濟,探尋差異化發展路徑
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機遇和挑戰並存。農村中小銀行應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深層次科學研判,分析面臨形勢,緊跟時代步伐,迎接新變化、抓住新機遇,堅決扛起服務“三農”歷史使命,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中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一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及金融監管總局關於金融服務“三農”決策部署,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守市場定位,專注主業、主動擔當,奮力做好鄉村全面振興、“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務,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二是採取差異化、特色化競爭策略,充分利用地理和業務優勢,細分、深耕本地市場,準確把握市場動態,提供與當地經濟環境更加契合金融産品,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形成獨特競爭優勢。三是加強與地方政府、非金融機構公司、行業協會等緊密聯繫,營造良好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環境。四是完善具有農村中小銀行特色公司治理與內控管理機制,制定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措施,提升風險管控能力,提高資産品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展望未來,農村中小銀行將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