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15日訊(記者 蘇向東)明代《五龍捧聖》壁畫首次完整拼合亮相,AI復原再現七百年前永樂宮“真貌”……“觀妙入真——山西永樂宮文物精粹暨數字藝術大展”15日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新聞發佈會,作為“永樂宮展”全國巡展的第六站,展覽匯集150余件珍貴文物,僅一級文物就達13組。
三清殿琉璃鴟吻與正脊堆花脊身 元代(1271-1368) 山西省永樂宮璧畫藝術博物館藏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圖為首次展出的披雲真人宋德方石棺。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展覽通過“蔚為大觀”“和光同塵”“壁上乾坤”“山河永存”四個部分展開敘事,首次展出披雲真人宋德方石棺,更有國家圖書館藏《太清風露經》(原件展期:2025.1.14—2.16及2025.6.23—8.18)與山西省永樂宮壁畫藝術博物館藏《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兩件重要一級文物首次合璧展出。此外,漢白玉呂洞賓坐像、皇帝聖旨普度戒牒、三清殿琉璃正脊堆花脊身及東西鴟吻等歷次展覽中的重磅文物都悉數來京展出。
“這件三清殿孔雀藍琉璃鴟吻與堆花龍鳳脊,長度17米,鴟吻高3.02米,由7塊琉璃拼合而成,是這次展覽中體量最大、最重,搭建難度最高的一件珍貴文物。開創了我國用琉璃裝點古建築、堆花脊筒的先河,代表了元代琉璃藝術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古建築造型美與色彩美的完美結合。”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安海説,“在造型方面,龍是張口吞脊、怒目圓睜,中間的正脊以堆塑的方法塑造出菊花、蓮花、荷包牡丹、二龍戲珠等圖案,是一件極具張力的藝術品。”
圖為國家圖書館藏《太清風露經》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觀眾觀看首次合璧展出的《太清風露經》與《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展覽創新開設了“幻遊永樂”虛擬現實沉浸劇場,將珍貴文物與前沿數字技術相結合,同時運用AI復原與活化永樂宮壁畫、彩塑與建築原貌,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永樂宮的藝術魅力與精神內涵。
圖為永樂宮數字壁畫。 國家典籍博物館供圖
永樂宮作為中國現存唯一的元代官式建築群,以其宏偉壯麗的元代古建築及滿壁風動的壁畫聞名於世,遺憾的是,許多歷史細節隨著歲月流逝逐漸模糊。此次展覽,通過AI技術的深度應用,完整復原了永樂宮的建築佈局與壁畫風貌,使觀眾宛如置身於七百年前的永樂宮,在移步換景中領略永樂宮的藝術魅力。
展覽特別打造了多處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在行進式弧幕劇場生動再現三清殿壁畫《朝元圖》的恢弘場景,AI活化的三清殿神祇迎面“飛來”,讓觀眾感受“眾神朝元,滿壁風動”帶來的震撼;數字活化的《純陽帝君神遊顯化圖》更是讓觀眾步入青綠山水畫卷中,與呂洞賓一起“遊戲世間”,徜徉在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沉浸氛圍中。
展覽引入VR大空間技術,觀眾佩戴VR設備後,即可步入“畫”中,破“壁”穿梭,通過純陽殿“遇仙于橋,廬山放生”壁畫故事開啟永樂宮的奇遇;觀眾既能飛臨永樂宮,與五脊六獸對話互動,還能零距離自由探索三清殿精美絕倫的殿內空間,領略建築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觀眾還可化身數字畫師協助傳奇晉南派畫師領軍人物朱好古創作永樂宮壁畫,同遊盛典,收穫一段真切可感的藝術幻境之旅。
觀眾與三清殿甬道磚石中工匠留下的手印合掌隔空互動。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展覽還結合永樂宮文物、建築和壁畫,營造多處獨具特色的打卡點,設置了免費蓋章活動、公益性講解服務等,推出豐富精美的文創産品,讓觀眾在參觀之餘收穫樂趣,將文化記憶帶回家。展覽還將陸續推出包括數字壁畫解讀、壁畫填色體驗、藝術遊戲等內容的研學活動。
此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山西省永樂宮壁畫藝術博物館等主辦。展覽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三、四展廳對外開放,將展至8月31日。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