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心城區有兩大生態“寶貝”——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縉雲山保護區)和廣陽島。幾年前,縉雲山保護區私搭亂建突出,廣陽島規劃大規模房地産開發,推土機下“島毀了,鳥兒也沒了家”。近年來,重慶市強力整治一山一島,加快生態保護修復,縉雲山和廣陽島生態功能持續增強、綠色發展動能強勁,古老長江煥發新顏。
叫停“大開發” 救治山與島
縉雲山保護區位於嘉陵江畔的縉雲山山脈深處,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類型生態系統保持最完好的區域之一,有“植物物種基因庫”的美譽。嘉陵江與長江在重慶市朝天門交匯,從朝天門順江而下,廣陽島便映入眼簾,它枯水期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長江上游最大、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江心島。
過去,由於緊鄰城區、多頭管理等原因,縉雲山保護區部分村民“靠山吃山”,農家樂粗放無序發展,不斷“蠶食”生態;廣陽島2010年前後被列為重點開發對象,一度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産開發量,開山、毀林等導致生態系統破壞嚴重。
縉雲山一家農家樂的老闆周燕告訴記者,此前山上農家樂普遍私搭亂建,但因檔次低、環境差,生意反而越來越難做。曾住在廣陽島上的張永剛説,為了加快開發,島上3個村被搬遷。
為落實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7年8月廣陽島“大開發”被叫停,按“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定位重新規劃;2018年6月起,強力開展縉雲山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探索生態保護、民生保障有機統一。
綠色回歸日 巴山夜雨時
在縉雲山山腰處的生態修復點“雨鳴澗”,山石圍成層層小池,涓涓山泉順池而下,池邊各類草木繁盛,仿佛置身“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情畫意中。
4年前,這裡的幾家農家樂在山澗溪流中建壩養魚、污水亂排,北碚區政府通過植入“巴山夜雨”人文元素修復生態、將農家樂升級為民宿,如今成了市民親山近水的打卡地。
生態修復後的“雨鳴澗”景觀。秦廷富 攝
重慶市北碚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3年多來北碚區累計拆除保護區違法建築8.8萬平方米,整治突出環境問題269個,生態修復約10萬平方米,並在實踐中探索自然保護區生態搬遷,引導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203戶、520名村民搬出安置,讓縉雲山保護區的“綠肺”功能得以恢復。
因地制宜植樹造林,順勢疏通溪流,人工干預為輔讓野生植物自然生長……通過探索“鄉野化”方式促進生態恢復,廣陽島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據統計,現在廣陽島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島上記錄植物從生態修復前的383種增加到現在的594種,新增記錄鳥類20種,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綠島。
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王岳説,廣陽島在生態修復中保護好“魚場”“鳥場”“牧場”,融合生態、生活、生産,著力體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生態系統加快恢復的廣陽島。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青山不負人 未來更可期
“沒想到五一假期來露營的遊客這麼多,平均一天有600多臺私家車。”縉雲山下的北碚區澄江鎮柏林村黨總支書記錢剛告訴記者,結合縉雲山保護區整治,村裏將十幾口小水塘連片打造成生態湖,重點發展露營經濟,“由於山清水秀,湖邊的露營區還未完工就吸引了大量遊客,未來大有可為。”
縉雲山緊鄰嘉陵江小三峽,周邊溫泉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北碚區按照“山上生態做減法、山下産業做加法”的思路,在加強保護區管理的同時,于保護區週邊有序發展溫泉度假等康養産業。山下精心修繕的歷史文化老街金剛碑、新建成的公益性北溫泉公園等,已成為重慶的熱門景點。
“島內保護生態,環島聚集産業”。廣陽島上,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等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廣陽島南北長江兩岸,瞄準大數據、大健康等産業的“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正在火熱建設。未來,這裡將是重慶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先行區。
縉雲山、廣陽島之變,成為巴渝大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引領帶動了重慶境內長江生態改善。數據顯示,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Ⅱ類,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6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4.5%。
記者: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