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重慶】璧山區:金融賦能“聚活水” 鄉村振興“加速跑”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12 16:57:32 編輯:李柯佑

初夏時節,廣袤的田野風景如畫,瓜果飄香、綠樹成蔭,璧山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徐徐鋪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列,金融服務在鄉村振興領域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文件明確提出,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於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要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援力度,實施更加優惠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支援各類金融機構探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模式。

讓金融“活水”暢流,才能有力助農振興。近年來,重慶市璧山區積極探索以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引導金融機構圍繞鄉村振興,提升金融服務品質,落實金融惠農政策,創新金融産品,持續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金融力量。

資金“貸”動 産業興旺添動能

“有了這筆資金,我們的玫瑰種植基地才會有今天的規模和效益。”5月7日,區基誠花卉苗木股份合作社理事長伍家林説起在重慶銀行辦理的“科技興農貸”解決了資金難題的事,仍激動不已。

伍家林于2011年來到重慶市璧山區健龍鎮彌勒村承包土地種植苗木,2017年開始探索改種玫瑰,但苦於資金短缺,玫瑰基地的建設一度陷入窘境。“當時我們3個合夥人到處籌資,可資金缺口還差一大截。”回想起曾經的情景,伍家林依然歷歷在目。

“沒辦法,我只有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找農業部門,沒想到,還就找對了!”伍家林告訴筆者,通過區供銷社“旺農貸”服務中心的搭橋,他從重慶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分別獲得了155萬元和40萬元的貸款。拿到貸款後,他們馬上組建了股份合作社,並引進栽培了300多畝、140多個品種的玫瑰花和月季花,如今每到週末都有不少遊客前來採摘、拍照打卡。

“我們栽種的不光有觀賞玫瑰,還有食用玫瑰,有的可以做成食品,有的可以做茶、做精油,還有的可以用來泡酒。”伍家林信心滿滿地説,目前玫瑰花醬加工廠正在建設,還有兩個月就完工了,到時基地的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這是璧山區金融資金“貸”動産業興旺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璧山區持續優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充分運用政策,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性貸款方面加大優惠支援力度,創新産品和模式,進一步延伸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服務觸角。通過創設10余個“央行再貸款+”信貸産品,創建1個“央行再貸款示範基地”,初步形成“再貸款産品+示範基地”雙輪驅動,穩步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為涉農主體提供金融支援。

據區金融發展促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全區支農再貸款82家、金額3187萬元,支小再貸款610家、金額3.84億元;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及農村創新型貸款餘額2.71億元,新增貸款297筆,發放貸款額9474.7萬元,同比增長0.69%。

“三社”融合 金融“活水”更暢流

2020年10月底,重慶市璧山區正興鎮沙塝村本草傳説家庭農場主肖朝焱,再次到區供銷社“旺農貸”服務中心提出貸款申請,準備用於擴大規模,並最終獲得了92萬元的貸款。

“利用這筆貸款,我將所種植的中藥材園、葡萄園、養魚塘等綜合利用起來,

並利用閒置的農房改造成民宿,搞起了農旅融合的鄉村旅遊。”肖朝焱説道,以前貸款需要抵押物,程式複雜,花費的時間也多,現在只要提出申請,在一週內貸款就能到手。而更讓他滿意的是,通過“旺農貸”牽線搭橋的貸款,利息也比以前低多了。

金融這股活水如何才能順暢地流入鄉村,助力振興?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彭長春認為,通過“三社融合”的改革,激活金融活水,從而實現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暢通。

供銷社、專業合作社、金融機構為主體的“三社融合”改革,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重心。在區委、區政府的統籌下,璧山區把激活金融活水,放在“三社融合”的重中之重,並努力探索,暢通活水下鄉的通道。

在“三社融合”中,璧山區積極探索,通過供銷社這一服務載體,將區域內的金融機構集結起來,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産業業主的金融需求有效對接,暢通金融活水流進鄉村的渠道。截至4月末,58家涉農主體獲得信貸資金3772萬元(其中25家農民合作社獲貸1376萬元)。

“由區供銷社與區內的農商行、建行、農行等9家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經供銷社的‘旺農貸’向銀行推薦需要貸款的農村客戶,再由銀行進行審核評估、授信及後續貸款。”區供銷社聯合社負責人介紹説,為降低金融機構向鄉村産業貸款的風險,區政府還建立起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1000萬元的風險補償基金,交由區供銷社運營。

據了解,金融機構在向業主貸款放款前,由風險補償基金按放款的10%劃進放款的銀行,開設專戶,如果出現壞賬,政府承擔70%,銀行承擔30%的損失。

與此同時,璧山區還對貸款業主和農民實行部分貸款貼息。在“旺農貸”實施期間,區財政每年預算貸款貼息資金200萬元,在貸款涉農主體本息支付正常情況下,于次年對上年度已支付利息按照當時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0%的比例貼息。

活了資金 農村發展後勁足

5月8日,在健龍鎮新石村宜機化改造的800畝土地上,水稻、玉米、時令蔬菜成列成行,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地裏幹活,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這樣的變化在一年多前是村民們都不曾想到的。

“前些年,新石村300多戶村民將土地流轉給一家苗木企業,因企業經營困難,村民錢也拿不到,地也收不回,800畝土地逐漸‘爛尾’。”新石村駐村第一書記曹秋霞介紹説,去年,村集體回收土地,通過爭取上級的農業項目專項補貼資金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並成立新石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讓村民以土地入股並在基地務工,人人都有活幹有錢拿,年底還能分紅。

“過去年年討租金,現在卻能從這塊土地上分紅,真是沒想到。”説起如今的變化,村民譚朝勳很是感慨。

“目前,村集體已與3家企業、科研院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村裏發展帶動力強、前景好的觀光旅遊、文旅和科研試驗田等項目。”曹秋霞表示,今年村裏又新增了400多畝土地納入村集體實施宜機化改造,主要發展糧油種植和家庭農場建設,各類專項補貼資金的用活讓我們發展後勁更足。

資金活則發展暢。璧山區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實行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將財政補助資金作為業主、集體、農民三方持股,持股各方每年按股分紅;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民”的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和組織農民自願以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産權,以及自有大中型農機具、資金、技術、無形

資産等生産要素入股,農民不但可獲得土地入股分紅、收益分紅,還可在自家土地上打工,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強了村民對於在家發展産業的信心。

今年,璧山區將1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全部納入股權化改革,力爭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佔比達到85%,紮實推進“三社”融合,全面建成15個鎮街供銷社和126個農村綜合服務社。

採訪手記

田野“沃土”應成為金融服務的“熱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任務明確、目標清晰,金融支農惠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要讓金融之水浸潤鄉村廣袤無垠的“希望田野”,尤其需要在金融服務上“精準滴灌”,尤其需要加強政府與銀行的銜接,制定有效措施引入金融活水到鄉村振興一線,讓金融更加充分地為鄉村振興賦能,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要有主動作為精神,把金融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要做好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鄉村振興工作,就需要金融行業黨員幹部主動走向基層、紮根人民,到人民群眾的身邊去聆聽心聲,了解群眾期盼,在服務上更有針對性,更好地把金融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著力推動構建符合群眾需求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辦理銀行業務更省事、省錢、省力。

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要有開拓創新精神,讓金融服務激蕩群眾“內動力”。要讓人民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尤其需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力量。要構建鄉村金融完整生態系統,打通銀行和各個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實現數據“跑腿”,群眾“少跑路”。要創新基層治理思維,實現“金融+治理”,讓金融手段嵌入基層治理,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激蕩群眾“內動力”。

金融賦能鄉村振興,要有精準實幹精神,讓金融服務助力群眾“致富夢”。要更好地澆灌“致富夢”,要始終把産業振興作為金融服務的要事來抓,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研發更多新的貸款産品,既解決人民群眾創新創業的“最初一公里”資金難題,又能夠為集體經濟、特色産業的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貸動”鄉村振興。

田野“沃土”應成為金融服務的“熱土”。我們堅信,繼續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就一定能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寫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