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全力推進設計下鄉工作 讓農村生活更美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08 17:12:38 編輯:李柯佑

當山水田園與美麗鄉村相融,當破舊老屋煥然一新,當村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村莊不再是一紙藍圖。

2018年,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統一部署,重慶市啟動設計下鄉工作,推動優秀人才入鄉,大力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能人才,全面推進我市鄉村振興。近年來,重慶市持續推進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三師一家”下鄉服務鄉村建設,提高鄉村規劃建設水準。自設計下鄉工作啟動以來,重慶建成了一批“生態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楊家槽:將綠水青山轉換成發展資源

渝北區洛磧鎮大天池村楊家槽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是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委託重慶承擔“設計下鄉開展村莊設計典型案例研究”,該項目是全國2處案例試點之一。

據了解,楊家槽村落整體分為上灣、中灣和下灣,共有78戶,村內建築多為明清巴渝地區傳統穿鬥民居,傳統建築結構主要以穿鬥式為主,少量土坯房和石砌房。整個村落的住房都較好的保留了當地建築技藝傳統風貌,村內院落以耕地為核心,是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生活方式,村民依然保持著原有生産生活方式。在設計下鄉工作開展到來之前,這裡人口面臨著衰減嚴重、環境衰敗明顯、聚落形態離散等問題。

image.png
楊家槽實拍圖。彭會 攝

開展建設以來,楊家槽村落按照“民為本、發為要、巧設計、微建設、建為輕、管為重”的設計原則,秉承“在保護中要發展,在發展中重保護”的保護理念,緊扣“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要求,按“意想不到、喜出望外、流連忘返”的意境進行設計與建設。如今,楊家槽彰顯出“規劃佈局美、山水田園美、村莊建設美、生活富裕美、鄉風文明美”的新農村風貌。

image.png
楊家槽實拍圖。彭會 攝

將綠水青山轉換成發展資源,以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鄉愁吸引資本與人才的返鄉回流,通過共同締造實現共用成果,楊家槽成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發展的樣板。

大盛鎮太和場:打造依山傍水的田園居住環境

位於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6社的太和人家農村人居環境示範點,也是設計下鄉工作開展以來的重要建設成果之一。項目按照宜居宜業宜遊的思路進行設計規劃,院落內共有農戶30戶,本次重建28戶、改造2戶。

image.png
太和人家實拍圖。彭會 攝

為了充分了解當地居民的特色需要和樸實審美,在建設過程中設計人員到村裏與村民同吃同住,感受他們的日常生活。項目在建築平面佈局中滿足鄉村生活的功能;在建築外觀上運用傳統建築立面,結合鄉村樸實的審美,創作富有鄉村文化內涵的建築形象。

為解決鄉村施工水準較弱的通病,設計師利用週末定期下村,為施工人員現場講解技術要點,共同探討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技術。用講課和施工現場參觀講解的形式,培養施工技術骨幹,保證了施工品質。

最終,採用川東民居建築風格,粉墻與青磚墻相結合,坡屋頂、小青瓦、白瓦頭,立體廊柱、陽臺、露臺相互補充,形成擁有前庭後院的一至三層小體量建築形式。項目利用地形地貌,形成高低錯落的豐富立面形象,總平面用較自由的組合形式,運用中國園林的移步換景的手法,圍合成親切、宜人的空間。

image.png
太和人家實拍圖。彭會 攝

在項目的環境整治方面,利用本土建設材料和文化元素,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沿禦臨河設計濱河景觀步道,恢復水碼頭景觀,對現有的荷塘進行修繕,修建親水人行棧道和水邊亭榭,讓建築與環境協調統一,營造出依山傍水的田園居住環境。

積極開展設計下鄉工作建設人才隊伍

建設生態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助推鄉村振興。通過開展設計下鄉活動,提升了鄉村的空間環境品質,改善鄉村風貌做示範和引導的作用,使當地農民更自主地在設計師的引導和管控下改善和更新自己的農宅風貌,適合新生活的需要。

為了更好推進設計下鄉工作,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積極建立設計下鄉人才隊伍:面向大專院校、設計院所、施工企業等徵集規劃、建築、景觀、市政、藝術設計、文化策劃、鄉土新材料研究等方面的設計下鄉人才500余名;聘請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設計院等單位的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等方面的專家43名,成立重慶市設計下鄉專家組,指導全市設計下鄉工作;從設計下鄉人才庫中優選專家學者,在全市37個涉農區縣建立了37個設計下鄉工作室,掛牌、駐村開展設計下鄉服務;發動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設計集團等組建了17支設計下鄉志願者隊伍,利用業餘時間開展設計下鄉志願服務活動;充分利用全國共同締造培訓基地,分類分批開展設計下鄉專題培訓,累計培訓村鎮建設管理人員600余人次,培訓合格農村建築工匠13000余人。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村鎮建設處處長林遠征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加強人才儲備,不定期開展設計下鄉人才徵集,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滿足鄉村建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