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訊 6月9-10日,以“大變革 重構汽車産業”為主題的2015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舉行。長安汽車總裁助理、管理創新與IT中心部長胡朝暉在分論壇中提到,工業4.0將促使汽車業産業鏈得到延伸。企業將由單一産品模式,逐步向産品+服務的雙模式方向發展。
長安汽車總裁助理、管理創新與IT中心部長 胡朝暉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非常感謝會務組、大會給長安汽車和我這麼一個機會。大家一起來探討製造業轉型升級,在最近中國網路上比較熱門的話題。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我們認為汽車製造業轉型升級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第二個方面,我們想和在座各位一起交流一下,長安在轉型升級推進智慧製造當中初步的理解和我們的想法。
當前全球以德國工業4.0為代表的全球工業競爭已經進入了4.0的時代,中國製造的2025剛剛頒布的規劃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在這個規劃當中,國家已經非常明確地提出來,未來我們三步走,逐步由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我們初步的判斷,全球的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微增長的常態。
以中國為例,目前中國汽車年銷售量大概為2000萬輛,目前個位數的增長會成為常態。目前初步估計,今年一到五月份整個中國汽車銷量的增長大概是3%左右。整個汽車業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型汽車在顛覆傳統汽車的形態。
同時我們看到大量的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競爭日趨激烈,所有的汽車製造廠、製造商都在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回歸製造的本質,那就是是不是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更加高品質的、高性價比的、個性化的需求和服務。作為企業,我們更需要高品質、更需要高效率、更需要低成本來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第三個方面,我們大家也看到未來汽車的消費者,就是八零後、九零後,甚至零零後,這一批用戶的價值觀和消費習慣已經悄然發生改變。這一批網際網路的原住民開始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在做汽車購買決策的時候更加依賴網上的口碑和評價。這一批消費者更加強調産品的個性化,更加追逐創新性的産品、智慧化的産品、環保力的産品、綠色的産品。
此外,我們也看到隨著雲計算、大數據、3D列印以及移動互聯、5G、4G通訊技術,包括物聯網技術,特別是剛才西門子談到的很多新技術的發展,將會徹底改變我們汽車企業的發展模式。我們認為這種發展模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個方面,為我們汽車産品會帶來新的升級。汽車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品,它會變成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工業産品。
第二個方面,整個汽車的價值鏈,無論行銷、製造、供應鏈、研發等等,都會受到這些影響。由過去我們以産品為中心,逐步轉移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巨大變化。
第三個方面,産業鏈得到了延伸,整個汽車的産業鏈呈現長尾的態勢。我們由單一産品的模式,逐步向産品+服務的雙模式方向發展。以麥肯錫最新調查結果來説明,未來由於移動互聯的一些變化,未來我們在服務業的增值大概有600到1800億的市場。
基於我們上面的綜述,可以認為在汽車企業作為一個典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和落實工業4.0,將是我們未來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想跟各位共同分享一下,我們長安在推進這項工作,推進工業4.0落地,推進智慧製造當中的一些初步嘗試和思考。
首先,長安汽車是中國汽車的四大企業之一,是中國的第一自主品牌。去年我們産品整個銷量突破了1000萬輛,研發連續三屆、六年排名行業第一。已經實現了全球五國七地的線上協同研發。
我們的願景是希望能把長安打造成中國品牌的世界一流汽車企業,從而造福百姓的生活。長安也為此制訂了我們的2025規劃,在我們的規劃當中把智慧製造、落實工業4.0作為長安在未來競爭中贏得新競爭優勢的內容和途徑。在剛剛6月3號工信部公佈的智慧製造專項項目當中,長安也非常榮幸地入選。
我們的戰略重點,就是要以産品為中心逐步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面轉型。以客戶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們客戶關係管理,搭建起長安的CRM系統,今年年底會上線。建立統一的客戶體驗平臺,同時基於客戶的基礎數據和行為數據開展大數據的分析,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贏取客戶的忠誠,創造客戶的價值。在這個轉型當中,我們特別突出要直達客戶,無論是研發環節還是製造環節,還是行銷等等,我們要愉悅體驗,讓客戶感覺到我們的産品、服務是非常好的。同時通過大數據不斷完善行銷、物流、産品等等。
在我們的規劃當中也強調智慧産品的打造,所謂智慧産品打造重點突出三個方面,一個是新能源産品,第二個是智慧化,第三是互聯化。2015年在上海汽車展首發的CS75車型,榮獲了2014年度智慧汽車的稱號。在剛剛過去的三月裏,長安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同時純電動汽車逸動(參配、圖片、詢價) EV也成功上市。
在推進智慧製造過程當中,也強調製造過程的創新,重點是建設數字化工廠和智慧工廠。數字化工廠,我們得到了西門子的大力支援,已經完成了數字化工廠的一期建設,正在推進二期的建設。同時我們與華為等中國品牌企業一起合作,利用RFID、智慧晶片等等各種智慧工具嵌入到設備、零部件、整車裏面。實現設備、工藝、品質、能源生産過程全過程數據採集和分析,逐步構建基於雲服務的控制中心。
同時我們在製造模式創新方面,重點是開展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目前我們正在嘗試個性化定制,離大規模、離低成本還有一段路,還要走。
在價值鏈和産業鏈創新方面,重點突出製造性企業向製造服務性企業轉型,重點圍繞客戶的選車、購車、用車、換車全生命週期,打造服務的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我們在推進智慧製造過程中認為有幾個基礎條件不能邁過,正如工信部苗部長説的,必須要走2.0補課、3.0普及和4.0併發式的發展道路。我們認為我們的關係基礎需要進一步夯實,數據的治理、數據的安全、數據的挖掘應用也是我們推進智慧製造的基礎。資訊化的建設、人才隊伍的建設也是智慧製造推進的基本條件。
我們相信通過學習、合作和快速的實踐,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一定在中國品牌的企業裏面能夠有效落地,我們指日可待,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