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致有一套流程,在這套産品流程的前端,觀致像蘋果一樣注重消費者需求與産品設計,並使之貫穿産品定義和工程開發的每一個環節。在中段,與寶馬X3的代工類似,觀致與麥格納斯太爾緊密協作,由觀致提出消費者需求,確認産品定義。在末端的生産製造上,觀致全力打造自己在常熟的生産基地,讓供應商在産品開發早期即介入,進行同步開發,這樣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産品匹配度與品質。這相當於一種整合、同步、優化的模式。同時,觀致的策略是創造一種文化氛圍,企圖把世界上那些還有創業激情、同時又富有經驗的人吸引過來,並貢獻他們在汽車傳統上的經驗。
“觀致的機會在哪?”觀致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郭謙在觀致品牌發佈時表示,觀致沒把自己看成是一家傳統的工業品製造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創造全新消費者體驗”的汽車公司。“我們不同於其他的汽車企業,它們有不同團隊遺留的系統和産品,我們則可以在沒有歷史束縛的前提下採取全新的思路和産品策略。”
網際網路基因和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産品思維,顯然是這些年推動商業市場變化最大的力量。觀致希望自己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思維武裝自己,成為一支汽車産業的叛軍力量,並最終可以重新定義這個産業的很多規則。在他們看來,畢竟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演進和汽車産業自身的發展成熟,這個産業已經到了變化的節點,甚至有很多東西正在經歷與手機業過去幾年類似的變化進程。
所以,與其等待谷 歌、蘋果這樣的産業外的力量來顛覆,不如産業內早些覺醒並開始引領變革。
觀致的由來觀致的的發端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的奇瑞量子項目。作為自主品牌領軍者最早嘗試出口國際市場與國際化的本土企業,奇瑞的風頭引起了美國汽車行業冒險家馬爾科姆·布魯克林(Malcolm Bricklin)的關注,他極力促使奇瑞與其成立合資企業夢幻汽車(Visionary Vehicles),並打算在蕪湖建廠,利用奇瑞已有産品平臺加以改造,直接出口美國市場。
雖然布魯克林最終因融資失敗而導致夢幻汽車擱淺,但是受此出口計劃的影響,加上歐美媒體“中國威脅論”的渲染,奇瑞汽車名聲大噪,也吸引了眾多有實力的産業投資大亨的關注。在美國註冊的量子公司及其背後的控制人就是其中之一。
從可查證的資訊可以判斷,大約于2006年9月開始,奇瑞就正式與量子公司(Quantum LLC)商談合作事宜。當初,很多人都將量子公司與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混為一談;事實上,量子公司是以色列集團(Israel Corp.)專門為奇瑞量子項目而在美國註冊的一家投資主體。而後者則是一家總部設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全球産業控股公司,也是以色列最大的私人公司之一,以長期投資化學品、能源、汽車、航運産業等基礎工業與自然資源方面為主。它在2007年選擇與奇瑞汽車合作,通過其在美國的全資子公司量子公司投資,當初計劃在奇瑞總部安徽蕪湖生産並出口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