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搶灘無人駕駛專利 汽車廠商更佔優勢

發佈時間:2016-04-11 09:31:26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屈麗麗  責任編輯:王庭

  “産品未動,專利先行”,對於汽車和科技業的産業巨頭們來説,這已是不成文的實踐。

  無人駕駛領域,在專利技術上的搶灘和佈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湯森路透智慧財産權與科技最新報告顯示,2010年到2015年間,與汽車無人駕駛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超過22000件,並且在此過程中,部分企業已嶄露頭角,成為該領域的行業領導者。

  有意思的是,儘管Google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報道一直以來獨佔鰲頭,並佔據行業焦點,但是湯森路透的報告卻發現:“佔據領先地位的是老牌汽車廠商,而非硅 谷科技公司。沃爾沃、豐田、博世、電裝、現代、通用和日産等汽車業巨頭成為無人駕駛技術創新的全球領導者。尤其在過去六年裏,僅豐田公司就獲得了超過 2000件無人駕駛技術新發明專利,專利數量相當於博世公司的兩倍。”

  不過,來自豐田公司的負責人也表示:“無人駕駛以及最新的汽車科技,已經讓汽車公司與科技公司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意味著,創新的科技公司,將有可能進入汽車領域分得一杯羹。

  各巨頭搶佔專利佈局

  2016年初,有關汽車無人駕駛的技術亮瞎了人們的眼睛,比如德國人開發出來的首尾相連的汽車(EOSmartConnectingCar2),它可以像 火車一樣隨時連接在一起,每輛車的模組之間是可以連接並傳輸電能的,為電量低的車輛充電。更誇張的是,它的車輪能90度旋轉,不僅能橫著走,還能變形,省 掉了倒車者的麻煩。

  當德國人稱其為未來的智慧交通時,你幾乎不會懷疑,發明者應該幾年前就對這一專利進行搶注以及相關專利佈局。

  這就像Google最早在2014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的時候,其早在2010年就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

  智慧財産權專家趙國壁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谷歌在華的有關無人駕駛技術的專利申請均為PCT申請進來的,這些有關無人駕駛技術在華專利申請日期大部分在 2011年,但優先權日為2010年,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谷歌公司6年前就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的説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谷歌就開始了專利申請全 球保護佈局工作。”

  當然,有關Google在無人駕駛領域申請專利的最新消息是2016年初,谷歌獲得了無人駕駛送貨卡車專利。

  資料顯示,谷歌開發的是面向送貨卡車的“無人駕駛遞送平臺”,“卡車會配有許多鎖,如果你訂了貨,卡車會將包裹送到指定地點,平臺會向你發送PIN碼,你 用它可以解鎖取貨。專利還暗示,鎖可以用信用卡、NFC讀卡器解鎖。當包裹運送完畢,卡車會繼續向下一個送貨點進發,或者回到倉庫裝載更多包裹。

  顯然,這將在電商和物流産業誕生巨大的機會。資料顯示,卡車使用的技術和谷歌測試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相似。專利資料中寫道:“自動化公路汽車可以使用各種傳 感器(例如視頻攝像頭、雷達感測器、鐳射測距儀)來‘看見’交通狀況,還可以繪製詳細地圖為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進行導航,它可以與子系統(例如無線通信子系 統)通信,可以與控制器、其他公共設施通信。”

  與此同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評價“2016年十大突破性技術”時,將特斯拉自動駕駛 儀(TeslaAutopilot)納入其中,並指出——該技術現已趨於成熟。通過該技術汽車可以在各種環境下安全自駕,由此可以減少車禍量。現在,世 界上每天有幾千人死於人為誤操作引發的車禍。

  目前,公開消息顯示,汽車生産商特斯拉、沃爾沃、戴姆勒、豐田等在研發該技術,百度公司于2015年12月完成了首次全程自動駕駛測跑。

  不過,無人駕駛涉及的專利技術範圍非常廣泛,有些技術可能是汽車公司的優勢,有些則可能是軟體科技公司的優勢,這也就是為什麼Google、百度能在這一領域裏佔重要地位的幕後原因。

  據趙國壁粗略統計,Google在華申請的專利涉及無人駕駛汽車如何道路中自動安全行駛(其中包括用於預測檢測到的物體行為的系統和方法,控制車輛橫向車道 定位)、關鍵感測器操控車輛技術、如何自動導航的技術、如何自動識別紅綠燈的技術、如何自動診斷和故障判別的技術等等。

  另外,2月15日,Google在無人駕駛方面的大規模招聘也透露了這方面的技術玄機,僅在技術職位,就涵蓋無人駕駛汽車多項領域,包括製造和工程設計相關的系統開發方面的手勢控制、機器人和感應器等方面。

  湯森路透的研究也顯示:“雖然汽車工業的領跑企業在無人駕駛技術創新方面佔據著優勢地位,但仍有很多專業的技術公司和研究機構掌握著大量與無人駕駛相關的重 要專利。其中,LG、三星、谷歌、波音、IBM、亞馬遜、卡內基梅隆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過去6年均在這一領域貢獻了大量新專利。”

  而在國內,幾個大學在這方面的研究專利也比較多,趙國壁告訴記者:“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上海交大都有為數不少的申請專利。”此外,內蒙古麥酷智慧車技術有限公司、百度等都是這一領域的專利大戶。

  跨界合作有可能成發展趨勢

  多方面的消息顯示,2016年,谷歌自動駕駛方面或將有大規模拓展,並且進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大範圍推廣。比如在美國之外,倫敦已向Google伸出了橄欖枝,希望Google能將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帶進英國。

  不過,Google不會在這一領域孤獨前行,它與蘋果的合作有可能促進其在這一領域的重大發展。據湯森路透智慧財産權與科技分析師預測,蘋果公司準備與特斯拉 達成汽車方面的合作交易,儘管蘋果公司並非是這一領域的主要創新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僅有一項發明),但從兩家公司所擁有的專利組合整體來看,合作優勢非 常明顯。

  當然,不只是Google和蘋果,很多汽車公司和科技公司在專利組合上都呈現出了合作優勢,比如在當前炙手可熱的富士康對夏普的收購案中,夏普有一款可變形的螢幕就對未來的汽車創新工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來看一下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檢索諮詢中心諮詢處處長助理葛亮,經過全球專利文獻檢索發現的結果:截至2015年12月17日,在多感測器資訊融合技術領域, 全球申請人共提交了505件專利申請,技術內容涉及車輛的交通控制系統等,主要申請人有博世公司、戴姆勒公司、豐田公司等,其分別提交了36件、25件、 23件專利申請。

  在車輛定位技術領域,全球申請人共提交了1614件專利申請,技術內容涉及無線電定向、導航系統和雷達系統等,主要申請人有豐田公司、谷歌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博世公司、戴姆勒公司等,其分別提交了57件、50件、36件、36件、35件專利申請。

  在車輛控制技術領域,全球申請人共提交了1114件專利申請,技術內容涉及車輛子系統的聯合控制、車輛道路駕駛控制系統等,主要申請人有戴姆勒公司、谷歌公司、豐田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福特公司等,其分別提交了47件、47件、43件、42件、37件專利申請。

  顯然,這些申請者有望成為未來無人駕駛領域的領軍企業,最新數據顯示,在全球無人駕駛技術創新排名前20強的企業中,有11家來自亞洲,而這些企業的專利在錯綜複雜的技術裏並非能夠做到面面俱到,由此在專利領域的合作、交叉許可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然而,來自業界的人士也告訴記者:“合作的前提是自己手中一定要有籌碼,因此,在無人駕駛發展的當下階段,搶灘專利佈局仍將是這一行業的主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