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助推下,困擾新能源分時租賃的幾大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解決。
上海市交通委、經信委日前發佈《關於本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稱,到今年底,滬上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網點 將超過1000個,純電動汽車超過3000輛,充電樁超過5000個。與此同時,在運營車輛額度需求上,按照上海全市小客車總量控制要求,優先保障用於分 時租賃的純電動汽車額度需求。原則上按需核發,每年額度安排不少於4000輛。對分時租賃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對用於分時租賃服務的充電設施建設 和運營給予補貼。不僅如此,在停車場等車位資源上,“意見”也有所傾斜。鼓勵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利用內部停車場資源,率先按不低於總停車 位10%的比例建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和充電設施,其中不少於50%的車位能為分時租賃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所謂“分時租賃”,單從字面上看就很容易理解,就是可以根據自己所需,按照小時甚至是分鐘付費的汽車租賃方式。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從業者來説,分 時租賃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分時租賃非常的靈活,而且在成本上也較傳統租賃方式更低,加之新能源車的使用成本優勢,分時租賃確實有一 定的市場空間;而對於目前正處於起步初期的新能源汽車來説,分時租賃又可以增加新能源車的曝光度,以及消費者的認知,對於這樣一個新鮮事物的普及,分時租 賃也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不過,具體到現實層面,分時租賃的模式推廣卻面臨著多方面的現實挑戰。
上海第一家新能源4S店的運營方高瞻新能源早在2010年就開始調研新能源分時租賃市場,並聯合機構出了一份較為詳細的報告。最後的結果是,過多的風險和不可控因素讓他們決定不做。
具體説來,當時阻礙新能源分時租賃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消費者誠信問題;二是新能源市場對政策依賴非常嚴重,對企業來説,這在風險上不太可控;另外,充電標準的缺乏以及城市停車位緊張等問題,都是讓高瞻放棄的重要原因。
但隨著機關單位公車改革落到實處,以及政策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支援,分時租賃開始快速起步。包括北京、鎮江等多地的機關政府開始引入“分時租賃”的 模式解決公車改革後的出行問題,而北汽、吉利等整車生産企業也開始結合上下游的資源,進入這一市場,網際網路手段的應用,讓發展分時租賃的土壤更加的成熟, 社會資源對這一新興領域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在去年汽車産業鏈的融資領域,分時租賃成為資本最關注的熱點之一。去年以來,包括微租車、蘇打出行以及悟空租車 等多家涉及分時租賃業務的公司都獲得了金額不等的融資。而此前專注于PP租車的友友租車,也開始調整方向,進入分時租賃行業。
友友租車的聯合創始人李宇認為:“政策紅利 科技進步 用戶需求轉變”為分時租車創造了更好的實現環境。新能源汽車目前正在享受國家如購車補貼、稅 費減免、牌照支援以及不限行等路權。而從技術進步來看,未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以每年15%遞增,電池成本以每年10%下降,這種指數級的進步會非常快的影 響整個産業。考慮到上述背景,分時租賃是目前新能源業務最好的切入點。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北京新能源汽車租賃論壇副秘書長許瓊林透露,2015年前幾個月,從事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的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2014年以前的總和。
今年的“兩會”上,關於分時租賃、充電樁建設等方面的建議、提案成為了熱點。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劉建表示:“在共用經濟的理念 下,將車輛接入網際網路平臺,借助網路平臺的透明性、即時性和智慧化進行分時租賃,既能使車輛利用率最大化,降低出行成本,也能緩解多數城市交通擁堵及其環 境污染等問題。”
他談到,目前中國十大重點城市的年平均擁堵時間高達85小時,與此同時,租賃車輛和私家車閒置率卻居高不下,造成資源浪費。而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項 目採用綠色出行、個人付費的市場化租賃服務方式,借助網際網路,可通過手機、網站等方式對充電過程進行管理,通過PC、手機、電話等方式進行選車和預定,全 過程自助完成,實現了一對一服務和綠色出行。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團日前與上海嘉定區達成合作,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公司,並計劃在2016年基本實現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的覆蓋。
按照上海市新能源推進辦公室的説法,分時租賃也將成為上海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方式之一。這也是政府推出上述“意見”的重要原因。按照規劃,到 2020年底,中心城充電服務半徑將小于1公里,基本滿足中心城每年4000萬人次以上的出行需求。全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網點超過6000個,純電 動車超過20000輛,充電樁超過30000個。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韋瑾也表示:“2016年,北京市計劃在國家部委及北京市相關單位完成2000輛純電動車分時租賃的示範運營,到年底計劃完成6000輛,包括建成175個充電網點。”
在“共用”以及分享越來越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的大背景下,分時租賃確實具有廣闊的前景。但同時,從短期來看,分時租賃企業依然面臨著盈利模式困境以及大城市停車資源緊張等掣肘因素。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新能源汽車産業化研究中心吳小員教授談到,從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租賃企業的發展經驗來看,不少的租賃企業都出現各種問題,難以為繼。 從少數成功的企業案例來看,新能源汽車租賃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借助當地政府的力量。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初期投入巨大,並且短期難以獲得回報,單獨依靠企業個 體的力量很難完成,而新能源汽車租賃同時還承擔著提升交通工具運輸效率、保護環境等公共服務功能,政府也有意願來推動這一産業的發展,所以PPP(政府和 企業合營模式)或許是新能源汽車租賃發展初期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