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有了李嘉誠的投資 長江汽車能否借新能源復活

發佈時間:2016-04-19 09:31:38  來源:一財網  作者:楊海艷  責任編輯:王庭

  在2013年曾因不能正常生産經營而被列入工信部黑名單、被暫停生産資質的杭州長江客車有限公司,近期宣佈在獲得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五龍電動車”)注資重組後更名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下稱“長江汽車”),正試圖進入新能源行業,實現“翻盤”。

  長江汽車是誰

  4月17日,長江汽車年産總量達10萬輛的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生産線全線啟動。同日,長江EV品牌正式發佈。就在當天,長江汽車還正式下線了 AO級電動SUV逸酷e-cool。記者從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處了解到,長江EV品牌旗下的産品線包括純電動中巴車、純電動商務車系列、 公交和旅遊客車、純電動物流車等多款産品。目前,長江汽車生産的12米純電動公交車已經在杭州運作,而2016年9月將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由長江 汽車生産的7米級純電動中巴車,將有望擔負領導人的接待用車工作。

  按照長江汽車的規劃,最初其業務將集中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而未來,在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産資質後,其將生産A00級和A0級純電動SUV等,發力乘用車市場。

  在杭州余杭區長江汽車的總部,記者看到,長江汽車總投資51億元,建成的工廠佔地面積達到1150畝,在生産規模和建設水準上,確實在國內新能源領域裏堪稱一流。

  不過,對於廣大的消費者來説,估計並不知道長江汽車為何物。其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車廠,後者在90年代後期停産。2013年10月 15日,工信部發佈《特別公示車輛生産企業(第1批)公告》(2013年第50號),對48家不能維持正常生産經營的車輛生産企業進行了特別公示,長江客 車赫然在列。

  這家年近半百的老牌客車廠原本或將退出歷史舞臺,但因為1997年以後,國家基本上不再批准新增汽車生産企業,汽車生産資質因此具有稀缺性。也正因 如此,就在當年,來自香港的五龍電動車對其進行了重組,將其挽救于危難之中。在當年,五龍電動車進行重組的還有雲南的美的客車。後者誕生於1969年,具 有客車和改裝車生産資質和生産線,也是一家因為經營不善而進入工信部黑名單,險些被退市的生産企業。在2013年,五龍對其進行重組後,與美的客車聯合成 立了雲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致力於新能源客車和商用車的生産。

  五龍電動車是誰?頻頻整合瀕臨“滅絕”的老牌客車公司到底為何?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在港股上市的五龍電動車其前身其實是中聚電池,此前專注于鋰離 子電池及相關産品的生産、分銷、銷售及技術研發。在發展過程中,其通過資本運作和整合重組,逐漸整合了車輛生産、電池研發、電池生産與整合等共8家生産制 造公司,其中包括2個一級研發中心(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聚電池研究院);2個鋰電池生産工廠(遼源中聚電池工廠和天津中聚電池工 廠);2個新能源電動汽車整車工廠——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和雲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其中,杭州長江公司主要生産純電動中巴和輕中型商務客車以及SUV係 列産品,一期設計産能為年産10萬輛;雲南五龍公司主要生産純電動大中型公交客車和旅遊客車系列産品,一期設計産能為年産1萬輛。

  李嘉誠緣何投資一家虧損公司

  資料顯示,五龍電動車的主要股東包括李嘉誠基金會和中信集團。早在2010年,李嘉誠就開始投資五龍電動車,到2015年6月3日,其持有五龍集團 8.5億股,佔公司已發行股本4.68%。而在2010年8月,他又進一步增持了五龍電動車,當時共持有的股份約達到15.93億股。

  因為李嘉誠的持股,在當時,五龍電動車廣受資本市場青睞。但多年來,其業績表現平平。根據五龍電動車最新的財報,公司2011~2015年都處於虧 損狀態,2015年公司的凈虧損與2014年公司虧損的9.06億港元相比,確實縮小了很多,為4.1億港元。不過,綜合來看,從2011年開始,這家公 司每年平均虧損9.78億港元。這讓人不禁要問,香港上市公司上千家,盈利企業更是數不勝數,李嘉誠為什麼要投資一家虧損企業?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李嘉誠投資電動車企業,很可能是看好電動車的技術。這種想法其實可以理解,在此之前,股神巴菲特也曾投資電動車生産企業比亞迪,雖然在當時,其電動車並未體現出很強的盈利能力。

  但據比亞迪發佈的2015年財報,其新能源汽車已經體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全年銷量雖然不足6萬輛,但其營收已經可以與傳統汽車分庭抗禮,幾乎與旗下38萬輛傳統車創造的營收持平。另一家是宇通客車,在國家的強勢補貼下,2015年宇通實現凈利潤達35.35億元,而獲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 推廣應用補貼高達68.565億元,補貼比凈利高出33.215億元。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商用車包括客車,目前在採購方面主要由政府主導,而一旦進入政府公交和用車系統,對於新生的新能源企業來説,無疑是極大利好。而長江汽車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長江汽車相關高層此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稱,長江汽車的發展思路是最初借力政府補貼,將市場規模做大,進一步攤銷成本,最終獲得市場競爭力。按照現有 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長江生産的6~8米的新能源中巴,光中央補貼就高達30萬元,而地方與中央的補貼比例一般是1:1或者0.5:1,也就是説,一輛車的 補貼最高可達到60萬元。而一輛這樣的中巴成本大概在40萬元。盈利空間可見一斑。

  在此之前,長江汽車還宣佈了與集團將與商用電動車生産商Smith Electric Vehicles Corp.(史密斯汽車)于美國成立合營公司,將利用集團之電動車設計並結合SMITH之技術及銷售網路,加快未來在美國市場的佈局。

  不過,對於新能源汽車這樣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後來者長江能否借力政策和資本煥發新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