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傳統車企集體“炮轟”網際網路造車為哪般?

發佈時間:2015-08-12 07:08:32  來源:中國網汽車  作者:王庭  責任編輯:關璐

  中國網汽車8月12日訊(記者王庭) 進入2015年,網際網路公司跨界汽車製造成為行業熱點。一時間,汽車行業成為網際網路企業蜂擁而入的新“風口”。但是傳統車企對這樣的現象頗有些“看不慣”。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智慧汽車市場中充斥著各種通過概念炒作從混亂中竊取利益的企業,但真正投入創新的企業並不是很多。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朱江也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在網際網路是打造媒體,網際網路時代下做車,還是內燃機,究竟做什麼,並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賣給資本。按照邏輯既然網際網路造車如此“不靠譜”,傳統車企不應該如此擔憂,傳統車企集體“炮轟”網際網路造車究竟為哪般?

  為什麼都擠向不景氣的汽車圈?

  都知道今年中國汽車行業相當不景氣,汽車被貼上“夕陽産業”的標簽也有些年頭,為什麼還有如此多的網際網路公司,投身到汽車行業來。

  《創新者的窘境》提到一個重要觀點:管理越是成熟高效,公司內部的創新概率反而可能越低,汽車行業即是如此。目前傳統汽車業的成熟,讓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看到了汽車發展正面臨“百年不遇”的兩大轉折機會:一是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化轉化;二是從非智慧化向智慧化汽車發展。

  相比汽車行業,網際網路行業競爭顯然要殘酷的多,這也造就網際網路企業對於創新像血液一樣流淌在身體上。而汽車圈變革的屬性和智慧化趨勢,都迎合了網際網路公司追求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背後還蘊含著的巨大利潤。

  作為人們出行越來越重要的工具,汽車已經成為剛需産品。而汽車如果發生顛覆性的轉變,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市場變革和商機。據相關機構預測,智慧汽車未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如果加上汽車售後服務以及正在興起的車聯網,相關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萬億。

  網際網路企業造的不是“現在”的車

  實際上網際網路造的“此汽車並非彼汽車”,除了一些渾水摸魚的“皮包網際網路公司”外,真正的網際網路公司打造的車型,跟現在的車型完全不同,這也正是網際網路企業挑戰車企的底氣。

  對於一款傳統車型來説,賣的是品牌、設計、做工、動力和操控等車本身。即便搭載的是新能源技術,但是只要是這種盈利模式不變,生産的車型依然在與傳統車企在競爭中佔不了上風,而如果更多追求形式上的創新,也影響開慣傳統車型消費者的使用感受。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在人們新鮮勁兒過去後,銷量大幅下滑的原因。

  但是網際網路造車最明顯的標簽是“智慧”。儘管各種網際網路企業對於未來車型的描述千差萬別,但是多數公司都以汽車為平臺,打造使用生態環,把營利點轉移到軟體和增值服務上,這樣車本身的價格會大大降低,大幅降低購車的門檻。

  智車優行創始人沈海寅表示:在一輛汽車的生命週期中,銷售利潤只佔小部分,而剩下大部分的利潤則發生在未來用車的過程中,包括保險、個性化改造、零配件維修、保養等環節。而我們也將利用智慧系統平臺提供這些軟體服務。

  沒有岔路 汽車只有一個發展方向

  儘管目前看起來,網際網路造車一些理念還很“虛幻”,一些構想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妄想”,但是目前無論在汽車在駕乘自動化,還是智慧科技迅速發展,已經足夠讓傳統車企“冒冷汗”。

  對於一款車型來説,在能夠安全實現從A點到B點的情況下,誰的用戶體驗更好,誰的價格更便宜,自然誰能獲得市場的青睞。在智慧化大趨勢下,傳統汽車引以為傲的外型設計、性能、駕駛感受等賣點,將會被逐漸弱化,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將今天的手機看成是明天的汽車雛形。

  所以汽車的發展方向沒有岔路,對於傳統汽車企業來説,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自己著手發展智慧汽車,二是向代工模式轉變。但是無論哪種,對於傳統汽車品牌來説都會“大洗牌”,未來汽車品牌影響力對於車型的淡化,才是傳統汽車的“噩夢”,這才是那些傳統車企最不願意面對的。

  但是傳統車企在向網際網路造車轉變上,相比網際網路企業,存在很多負擔。網際網路汽車可以採取硬體免費模式。而傳統車企則需要養活工廠、維護渠道,舊的商業模式也將成為傳統車企推廣新車型的羈絆。

  圍滿護欄 網際網路汽車“撒開跑”需過三關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造車來説,絕非一帆風順。除了技術上的突破,還需突破周圍圍滿的護欄。所以發展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就需要這些立志投身於網際網路造車的企業,還需要有其他“造血”的能力,如果只依靠一輪輪風投,很難堅持到“”雲開月明”。

  這樣看來目前一個個崛起的“純粹”網際網路造車企業,前景都不看好,反倒是蘋果、谷歌,國內諸如百度、樂視等IT公司,可以充分把握時機審時而動,又有技術支援和平臺與汽車對接,更有可能代表網際網路汽車真正未來。

  先不説取代傳統汽車,按照現在對於網際網路汽車智慧化描述,真正符合車型能被消費者購買上路,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其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反而是最容易解決,而三個方面的障礙最難突破。

  一是網際網路汽車需過傳統汽車企業的“圍剿關”。雖然一部分傳統車企已經開始和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合作,但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傳統車企一定是希望網際網路造車的時代來臨的晚一些。一些真正大牌的傳統車企,很難低下身子甘於為網際網路企業做代工。這也註定網際網路車企在開始造車的時候面臨“硬體”障礙。

  建工廠造車身絕非是網際網路企業的作風,而與一些資質不高的車企合作,在設計和製造方面能力不足,將會影響消費者對於車型第一印象以及使用上的隱患,這直接關係到這一新興産物的發展速度。

  二是網際網路汽車需過各國政策法規的“允許關”。目前單是一個無人駕駛,已經引起廣泛爭議,未來網際網路汽車在政策法規上“觸礁”將越來越頻繁。特別是目前關於汽車被“駭客”操縱的事件越來越多,這對於以“軟體”為主導理念的網際網路汽車,在網路安全上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各國在政策上是因噎廢食還是因勢利導,將很大程度上覺得網際網路汽車的前景。

  三是網際網路汽車需過消費者“心理關”。目前網際網路安全環境,已經引起廣泛關注,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説,如果在網際網路上安全受到侵犯,如隱私被曝露,錢財被劃走等,還有報案的機會,但是對於高速行駛的車輛來説,完全有可能直接造成人身傷害,這就註定消費者對於網際網路汽車接受有更高的心理障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