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産寶馬2係旅行車在國內正式上市了,這是一款車長小于4.4米的前驅寶馬,和傳統的3係、5係風格迥異。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寶馬已經國産了3係、5係和X1,在炙手可熱的SUV車型X3尚未國産時,它卻突然國産了更小的2係旅行車。
剛 結束不久的日內瓦車展,奧迪發佈了比Q3更小的Q2,車長小于4.2米,比本田繽智還小了一圈,這是除MINI Countryman外豪華品牌中最小的SUV。該車會在今年第三季度歐洲上市,隨後來到中國,有媒體猜測價格會在20萬元左右。不難看出,和以往相比, 豪華品牌們紛紛往更小的車型發力。
一、歐洲廠商領銜
事實上,這場豪華車小型化早就開始了。奧迪在2014年率先國産的緊湊級轎車A3,一上市就為奧迪貢獻了6.4萬的銷量。除了Q2,奧迪的産品計劃裏還有更小的SUV車型Q1,以及基於TT衍生的Q4,一款更運動的小型SUV。
賓士的A級、CLA、GLA這一套MFA平台下的組合拳打得如行雲流水:A級在德國本土大受歡迎,GLA剛剛國産8個月就賣出了4.3萬輛,超過了同級勁旅 寶馬X1。新一代的smart復活了Forfour車型,四門四座的設計填補了賓士微型轎車方面的空白,該車或將於下月在國內發佈。
一貫以後驅標榜的寶馬,下決心革了自己的命。它充滿魄力地推出了UKL前驅平臺,以發力小型豪華車。2係旅行車、即將推出的新1係、X1以及MINI系列車型都將是這一戰略下的産物。寶馬甚至揚言,在2020年UKL平台下誕生的車型將佔集團總車型的三分之一。
去年廣州車展上,寶馬全球首發了“城市新概念轎車”,這也被普遍認為是抗衡奧迪A3的四門三廂緊湊級轎車。MINI也心照不宣,推出了5門版,而Clubman繼續變大,變成了6門版(尾門雙扇對開)。
保時捷也不甘示弱,計劃研發比Macan更小的緊湊型SUV。該車將誕生於大眾的MQB平臺,與奧迪Q3保持親緣關係,如同Macan和Q5的關係一樣。
沃爾沃也在積極研發CMA平臺,這是和吉利汽車共同研發的小型車平臺。該平臺充分考慮了中國地區的消費習慣,將於2017年開始推出沃爾沃40系列車型。首 先問世的將是XC40,接下來還有三廂轎車S40、旅行車V40以及跨界車V40 CC等衍生車型。這些車型均有望在沃爾沃亞太張家口工廠生産,這將極大豐富沃爾沃的在華産品線。
二、美日動作遲疑
日係三強動作相對緩慢。有歐洲血統的英菲尼迪通過和賓士合作,已經首秀了與賓士A級同平臺的Q30、與GLA近親的QX30,二者將於2016年推向市場。雷克薩斯目前僅有CT一款小型車。而謳歌不但車型少,連小排量動力總成也近乎空白。
美係的凱迪拉克、林肯更是落後於對手們的腳步。凱迪拉克最小的車型是和寶馬3係對應的ATS,而林肯連一款緊湊型轎車都沒有。遲疑的不只是美日廠商,捷豹路虎這兩個逼格甚高的豪華品牌在小型車領域也無動靜。
三、為什麼豪華小車會興起
小型豪華車的興起,其實和國內汽車市場格局、交通狀況息息相關。
一方面,中國早已超越美國成為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成為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等豪華品牌全球第一大市場。與此同時,豪華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慘烈,價 格戰頻頻出現,加之經濟不景氣導致購買力有所下降,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願一直在升溫。廠家要增加銷量,消費者要物美價廉的産品--於是,價格更親民的 小型豪華車不火才怪。
另一方面,日趨飽和的汽車市場令城市交通已不堪重負。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1.72億,私家車超1.24億,全國平均每百戶 家庭擁有31輛私家車。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60輛。全國有4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百萬輛,其中北京、成都、深圳等11個 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汽車駕駛人2.8億,其中女性駕駛人8415萬人,佔25.71%。
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駕駛員人員越來越多,城市必然越來越堵。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富裕家庭已經開始在購置第二輛、第三輛汽車,購買訴求也越來越個性化。另一 方面,事業處於上升期的年輕人,渴望通過第一輛車即擁有體面的社交生活。過於龐大刻板的B級車和相對廉價的A級車,已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時,精緻體 面、好用方便的小型豪華車就成了新寵。
四、什麼人會買豪華小車?
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至少有兩類人對豪華車有剛性需求。
購置第二、三台車的富裕家庭。這類消費者購買力較強,購車目的明確。平日正式場合已有嚴肅的傳統轎車,出遊有越野車或MPV,而精緻靈活、安全有品的小型豪華車,則給日常代步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選擇。
初次購車的年輕職場精英、時尚女性。普通A級車在豪華感、駕駛感受、安全配置方面還有所欠缺,而更高配置的B級車則意味著更大的尺寸,這對單身的他們不但是浪費,而且在擁護環境下駕車、停車多有不便。這時小型豪華車的出現,無疑同時滿足了他們的社會認同感、駕乘實用性。
五、中國品牌被逼分化
普通品牌B級車首當其衝,受到壓力,勢必順豪華品牌下行趨勢,亦向下施力。那麼,中國品牌則會受到加倍壓力,它們不可能繼續退回低質低價的角落,那樣是等死。所以最後只能演化出兩條路徑。
一條路徑是:有能力、有積累的中國品牌,迎難而上,步入高質低價時期。只要能捱過這一艱難時期,就能發生嬗變,有可能進入高質高價階段,從而和合資品牌平起平坐,同堂競技。目前看,吉利旗下的博瑞、博越,奇瑞旗下的觀致等車型已經初步具備了這種潛力。
但路漫漫,其修遠兮。人間正道是滄桑,還是祝福一下吧。
另一條路徑是:實力孱弱的中國品牌,為求在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只能劍走偏鋒,拾起了十幾年前中國品牌野蠻生長期的生存法寶:借(chao)鑒(xi)。代表企業有眾泰、野馬、陸風等。憑藉一款款平價的途觀、奧迪Q3、Macan居然也能風生水起,甚至賺得盆滿缽滿。
但畢竟是飲鴆止渴,同時會産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效應,在國際市場則會傷害所有中國品牌,甚至整個中國製造。這就像環境污染,一時有經濟效益,但卻讓所有人承受污染之痛,並且在未來很長時間也難以撫平由此帶來的傷害。説個現實的,當年猛抄本田、寶馬的雙環,今天安在?
小結:
豪華車小型化,其結果是消費者受益,廠商竊喜。合資與自主壓力倍增,但也是沙場秋點兵的好時候,所謂強者自強。
消費者的受益是明顯的。畢竟價格越低,越容易讓更多人更早實現豪車夢。越來越多的小型豪華車,也讓消費者們有了更多更個性的選擇。人們終於走出了豪華和尺寸 掛鉤的時代,精緻的小車讓人們既能享受到豪華品牌的工藝、材質、設計和品牌優越感,又無需花費不必要的溢價去負擔一輛不靈活、不實用的大車。
豪華廠商更是樂見其成。更豐富的産品線,會直接增加爭搶市場份額的能力。更個性、更時尚的小型豪華車既是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更容易培養消費者的駕駛習慣。要知道,“第一次”的重要性,可以一直影響其以後的購買決定,這也是培養品牌忠誠度的開端。
這是人們的自然選擇,也是順應市場的潮流。不管我們怎樣看它,小型豪華車已經呼嘯而至,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