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彎道超車,中國品牌需要純電動超跑嗎?

發佈時間:2016-03-22 09:26:24  來源:小李車評  作者:李建紅  責任編輯:王庭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於電動車相關的新聞著實不少,行業層面的,國家相關部門對電動車的補貼審 核更加嚴格,甚至下派工作組,對前段時間吵得沸沸颺颺的新能源車騙補傳聞進行調查;爆出的新車新聞也是不少,最重磅的無疑是特斯拉將推出入門版的特斯拉 3,並有望在國內生産,如此一來,特斯拉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我們近期也發現了國內一些車企也在電動車方面有了一些新動向,我們印象比較深的是預計今年將要量産的純電動跑車前途K50和仍在研發階段的深圳風翔的TITAN純電動超跑,前者的上市價格起售價或將在70萬元人民幣左右。

  拋 開這兩者的價格和他們現在幾乎沒幾個人知道的市場處境,單從設計感,也就是外形來看,這兩款車都算得上是那種能秒殺特斯拉的産品,這也將引出我們今天的話 題,那就是什麼樣的電動車才是那種集外形、價格、性能與一體的産品。在當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之下,什麼樣的電動車才能被消費者和市場雙重接受?

  其實從整體來考慮,像前途K50和TITAN這樣的産品是沒有什麼市場的,原因很簡單,從品牌來看,這兩家幾乎都是那種鮮有人知的小眾品牌,之前也沒有什麼 産品面世,甚至連像樣的發佈會都沒開過,這一點倒是應該像喜歡造概念的黃修源同學多學學,所以從品牌角度來講,這兩家的重量級甚至不如國內比亞迪、長安、 上汽等主機廠,所以試圖通過一款超跑這樣的重量級新車一下成功打開市場,確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其次,這兩家公司目前來説仍然算不上是主機廠商,長城華冠目前還是一家設計公司,他們目前還沒有自己的純電車生産線;而深圳風翔的設計車間和技術團隊,則更 有些像中國品牌汽車剛剛起步時那種作坊,甚至出現了手工打造這類技術用語,這些東西顯然和當下電動車更加精密化、科技化的大趨勢不符。最後自然就是産品本 身了,以兩款車的設計續航來説,官方稱,新車的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300km,如果這兩款車都是城市代步車或者買菜車來説,其實是一個比較優秀的標定,但 是從一輛超跑的定位和70萬左右的售價來説,顯然是不夠的,我記得一位讀者在我們的文章留言中算了這樣一筆帳,如果我們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使,那麼2.5 小時,就完全沒電了,就得找充電樁充電了,如果以超跑的定位和性能,再稍微超點速的話,那麼可能不到兩個小時就得停下來,這絕對不是一件有面的事!可以做 一個簡單的參考,寶馬i3售價超過50萬,但是其實就是一輛買菜車,所以幾乎在國內賣不動,以寶馬的品質和品牌影響力尚且如此,上述兩家如何應對這種尷尬 的定位和産品標定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那 麼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質,我們的消費者為什麼依然很難在國內接受電動車産品,即使是在國內大力扶持的情況下,難道僅僅是因為充電難的緣故嗎?我們也和一些消 費者聊過,目前對於一般的電動車來説,一方面續航太差,一方面就是那種很小的車子,像知豆之類的産品,運載能力差,穩定性和配置不足,而一般可以購買這種 價位的消費者家裏一般不會有更多的車,所以這種産品其實很難出彩。而像特斯拉這樣的豪華品牌産品。各項性能、配置、外形都是時代標桿,但是又有幾個人能消 費的起呢,所以我們認為這兩種情況在中國都有些水土不服。

  可能很多朋友就問了,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車才是應當推崇的呢,首先我們認為純電超跑這條路走通的可能性極低,而迷你性純電車再未來也將逐漸被淘汰,可能現在正 在起步的給予成熟産品的純電車和混合動力車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從中國人的審美來看,像逸動EV、榮威550這樣的純電車,就是基於之前的産品改造設計 的,至少在外形上是給足消費者面兒的,而像比亞迪唐這樣技驚四座的混動車型,則是更迎合了中國消費者對SUV産品的熱愛,所以這款車的銷量是相當搶眼的。 當然我們更認可豐田雷淩、卡羅拉雙擎這樣的不需要插電的混動車,在降低油耗的基礎上實現節能減排,是一個非常務實和有實效的解決方案。雖然這些産品目前的 銷量和傳統燃料車型比起來還比較弱勢,但是卻是一個較為務實的發展方向!總之我們認為,電動車和混動車在中國想要取得更大進步空間,産品外形的認可度和技 術的先進性,缺一不可!

  總之,相比于特斯拉等國際大牌廠商來説,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然處於滯後狀態,而像長城華冠、深圳風翔這樣的廠商發力超級跑車的做法,我們認為有些用力過 猛,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和品牌沉澱,追求高大上,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通過多年整車製造研發經驗再結合當下較為先進的電驅技術和混動技術,造出真正為消 費者服務的新能源汽車才是關鍵,而不僅僅是為了套取那點新能源汽車補貼而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