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新能源車騙補 板子該打到誰的屁股上

發佈時間:2016-03-01 11:18:14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作者:賈可  責任編輯:王庭

  進入2016年以來,突然,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輿論,出現了一些不好的風向——騙補、對政府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質疑,以及最近又冒出來的因為電的來源和供應能力問題而簡單否定電動車節能環保性的媒體一窩蜂報道,所有這些讓業界擔心這個剛剛有了一些生機的行業或許會出現逆轉。

  《汽車商業評論》就這些問題在這一期的雜誌中有專門文章進行分析,這裡不再多言,這裡以騙補為例,來説一些題外話。

  媒體揭露出騙補現象本來也是好意,但孰料這個輿論突然變得有些一邊倒,誤讓外界以為整個行業都在騙補,以為搞新能源産業就是在騙錢。這樣的産品怎麼可信?於是,很有可能,還在猶豫不決是否要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不由得捂緊了錢袋子。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首先,媒體報道的時候過於籠統宏觀,並沒有解剖麻雀,一方面這樣采寫起來省事,且不容易得罪具體的企業,另一方面更容易讓這種現象上升到行業普遍問題的高度,從而引起決策者重視。

  果然,有關部門重視了,而且是高度重視,財政部于2016年2月1日起至3月下旬,組織各地專員辦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我想,這進一步推動了對於騙補現象普遍性的認知。

  最後,各類媒體紛紛跟上騙補報道,進一步坐實新能源汽車的騙補普遍性的輿論,讓這個行業背上欺騙的名聲。導致的結果是,很多正經從事新能源汽車的從業者叫苦不迭。

  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媒體行業不成熟的表現,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中國汽車業九龍治水的後果。

  所 謂媒體行業不成熟,這實際是普遍的現象。不成熟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數是在新的媒體競爭庸俗化環境下的良知缺乏、利益導向、經驗不足和淺嘗輒止等等。騙補報 道顯然是屬於經驗不足和淺嘗輒止,在當下已經屬於難能可貴。揭露行業醜惡現象是需要冒風險的,但如果揭露時含糊其辭,則容易誤傷一大片。

  這裡,我不得不自誇一下《汽車商業評論》2014年11月號的封面故事系列文章《秦的是非》,我們直面比亞迪在所謂插電式混合動力領域投機取巧的技術作風,進行順藤摸瓜式的解剖,當時雖然引起了許多“迪粉”攻擊,但最終卻讓整個行業免於跟進它的那種偽新能源汽車技術策略,但同時並沒有損害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

  2015年,眾多使用比亞迪秦的“迪粉”因為産品問題,開始覺醒,這讓我們頗為欣慰,雖然他們意識到的這種問題還沒有觸及真正的問題本身。

  有人同我爭論,為什麼國內一些專家還在為秦説好話?這和我要在這裡説的騙補是中國汽車業九龍治水後果原因相類似。不是説直接有什麼利益輸入,而是這些官員背景的專家需要為過去承諾的新能源汽車增長負一定的責任,否則面子不好看。

  騙補現象能夠發生也是如此。一些“有關部門”只管銷量數字,一些“有關部門”只管補貼數字。現在,要進行騙補大檢查,卻是由財政部負責,更是這種九龍治水病在犯,它已經導致我們分不清問題的源頭在哪了。

  上 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在我看來,新能源車企騙補,如果只是鑽政策空子,那我們是奈何不得的,對此,大家可以體會合理避稅和偷稅漏稅的不同。這一次騙 補大檢查,要查的是企業生産出來的産品究竟是否符合補貼要求的包括技術在內的各種標準,如果符合,那就屬於鑽空子,如果不符合,那就屬於騙補,可能就上升 到經濟詐騙的犯罪程度了。

  九龍難以真正治水主要是因為有關部門各有利益追求,難以協調,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小企業的騙補現象人所共知而有關部門並不作為,直到媒體挑明才開始認識到嚴重性的原因。

  既 然九龍治水一時之間也難以破解,我們只好想一些權宜之計。比如,涉及到有騙補的企業,它們的造車牌照是否應該被吊銷?中國汽車業門檻是所謂的審核制,有官 員説過原因之一是,如果實行備案制,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假冒偽劣會盛行,根本無法有效管束。但就在這樣審核制環境下,騙補現象還是出現了。好在是審核 制,還比較好管理,那麼,既然是審核制,有關部門就應該對自己審核出現的問題承擔責任或者説做出有效的事後彌補措施。

  竊以為,如果板子只打向別人,不打到自己屁股上,恐怕最終沒有人會覺得疼。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