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同比增幅從2014年的6.9%再度滑落到4.7%時,車企的生存進一步嚴峻了。但令人驚喜的是,截至2月24日,從已出爐的十余 家汽車業上市公司2015年財務業績預報中來看,儘管2015年整體車市低迷,汽車企業整體市場業績卻仍保持普漲,凈利潤大幅提升亦不在少數。
比亞迪:新能源成“利潤奶牛”
毫無疑問,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8億元至28.5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518.2%-557.4%的比亞迪(002594.SZ),已成 為發佈2015年業績預告的汽車業上市公司中,衝出重圍的一匹黑馬。而真正令比亞迪賺得盆滿缽滿的,或正是此前“賠本賺吆喝”的新能源車業務。
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銷售近6.2萬輛,同比增長高達234.7%。2014年,比亞迪旗下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已超過73億元,佔公司汽車業務收入的27%以上。彼時,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曾放言,“2015年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將達到150億元”。
新能源車同樣大賣的江淮汽車凈利潤增長幅度也大幅攀升——業績預報顯示,2015年江淮汽車預計實現凈利潤為8.73億元至8.8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60%-65%。
不僅如此,不斷剝離的非主營資産令比亞迪在汽車業務上更聚焦的同時,也對2015年利潤激增産生了間接刺激作用。2015年4月,比亞迪以23.05億元將 其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出售,這已是2011年以來比亞迪第五次出讓非主營業務公司主權或削減項目開支。而自 2009年以來,比亞迪手機代工和電池等非汽車業務與汽車業務連年此消彼長中,亦不難看出比亞迪正在進行的資産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戰略思路。
長城汽車:遭遇盈利瓶頸
長城汽車(601633.SH)發佈的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60.33億元,同比增長21.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80.4億元,同比下降0.02%。公告發佈次日,資本市場立刻出現應激反應——1月29日截至收盤,長城汽車H股跌13.72%,報收5.91港元。
營業收入大漲,凈利潤緣何出現下滑?長城汽車官方解釋的原因是:“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汽車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公司積極採取優惠促銷策略,帶來銷量、收入增長,在毛利率水準略有下降的情況下也保持了行業較高水準。”
2015年,長城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到85.26萬輛,不僅完成了全年預設的85萬輛目標,亦實現17%的同比增長。這樣的市場業績在整體微增的車市中已屬難得,但顯然,銷量和營業收入上升的背後,凈利潤開始出現的下滑,暗示著長城這位自主標兵也遇到了盈利瓶頸。
大集團勢力穩中有升
事實上,坐擁數十家合資公司及分、子公司,資本佈局幾乎遍佈汽車業全産業鏈的大型國有汽車集團,要在整體汽車市場的低迷境況中穩步上升,更是難能可貴。
東風汽車(600006.SZ)1月27日晚間發佈業績預告,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3億元,與上年同期1.4億元相比,將增加150%左右。
同 日,長安汽車(000625.SZ)也發佈2015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3億元-101億元,同比上升23%- 33.58%。在此之前,廣汽集團(601238.SH)在業績預告中披露,預計公司2015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長 20%至45%,上年同期凈利潤為31.86億元。而體量更為龐大的上汽集團(600104.SH),儘管全年凈利潤增長6%,凈利潤卻已從2014年的 279.73億元上升到296.51億元,增長超過16億元。
面對已經拉開帷幕的新一輪戰鬥,“巨頭們”也紛紛瞄準了自己的目標——長安汽 車要在2015年277.7萬輛的基礎上,2016年實現産銷汽車超過295萬輛,銷售收入超過2530億元;上汽集團亦宣佈到2017年底整車銷量突破 700萬輛,合併銷售收入突破7000億元。而立志在“十三五”期間分別完成240萬輛和300萬輛産銷規模的廣汽和東風,也開始為“明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