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新能源車勿蹈轎車散亂覆轍

發佈時間:2016-02-23 09:58:30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賈新光  責任編輯:王庭

  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産1.61萬輛,同比增長144%,形勢很好。從另一角度看,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車産量環比下滑超過八成,其中純電動商用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産幾乎全軍覆沒。

  1月新能源車産量環比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有關部門正在進行新能源車騙補調查,工信部宣佈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 錄》自今年1月1日起廢止。到2015年底,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1-76批共推薦車型3412款,而工信部日前公佈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 用推薦車型目錄》,只列入了247款車型。

  值得關注的是,2009-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量達到49.7萬輛,基本完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所 提出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産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的目標。然而,為了達到規劃目標汽車行業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新能源 客車廠多如牛毛,騙補者很多,整個産業一片混亂。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近100家汽車生産企業,這從行業集中度來看,也反映出我國有限的研發資源太過散亂,最終很可能使我國新能源車重蹈傳統汽車産業散亂之轍。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指出,我國目前只能夠生産很初級的電動汽車,只能夠在不太長的距離行駛而已,電池容量密度、充電時間、電池壽命、電池的安全性等核心關鍵技術都沒有大的突破,輕量化、智慧化、網聯化等較高層次的需求還未涉及。

  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使中國具有世界最多的汽車廠家,汽車成為“散亂差”的行業典型,儘管幾十年來政府一直在整頓産業結構,曾經指定了“三大三 小”,後來又有“四大四小”,但是收效甚微,汽車廠“劣而不汰”,全國現在仍有汽車整車生産企業184家,改裝車企業更是多達1056家。有關部門官員表 示,當前我國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工業經濟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産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産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小而分散,社會化、專業化水準較低,缺乏具有規 模優勢的大企業集團。而産業集中度低的直接後果是資源配置效率不高,重復研發、重復建設問題嚴重,技術裝備水準和企業管理水準難以提高。

  國外汽車工業早已經完成産業結構的調整,在全球形成了十來家汽車巨頭,因此國外新能源汽車發展既快又穩,並未出現一窩蜂現象。而我國除汽車工業 1200多家整車廠都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展身手,行業外更有數不清的廠家在躍躍欲試,高補貼也使一些投機者紅了眼,而産品品質問題日趨嚴重,配套設施嚴 重滯後,局面已有失控的危險。

  政府也發現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若長期執行消費補貼,企業容易患上對政府政策的依賴症,緊盯政策去設定産品。不改變補貼的 著力點,就不能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指出,要提高補貼的門檻,達不到標準的産品不予補貼。進一步突出鼓勵先進、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使 資金向優勢企業傾斜,防止産業過剩和盲目無序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行業監管。工信部官員指出:“2015年發生的幾起電動汽車安全事故及最近網路曝光的電動汽車騙補行為充分説明,事中、事後監管的管理體系尚有待完善,這方面還需要我們和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