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大家翹首以盼的《巴黎協議》終於塵埃落定了。雖然我們現在暫時還看不到該協議對汽車業的影響,但是當全球195個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同意改變能源使用方式的時候,很顯然,汽車業未來將會發生改變。
人們常説,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經驗,有時候往往通過我們個人的頓悟來得到。比 如就在拍腦袋的這一瞬間,抽象突然轉化為具體的現實,原來本以為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突然變得息息相關起來。就像是一下子醍醐灌頂一樣,突然明白了之前 自己覺得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事情。
我也有過不少這樣“頓悟”的時刻。我自小在底特律長大,作為“汽車城”第三代人,我也曾是成天狂按改裝之後、 配裝V8發動機汽車的喇叭,崇拜賽車英雄的不羈青年。直到我第一次去洛杉磯旅行,當飛機快要到達的時候,我向下俯瞰房屋和街道佈局,發現山區附近煙霧裊 繞,房屋都被棕色的煙霧所包圍了。我不禁想到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們,那一刻,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加州排放法規的影子。
當然,如果每天處在這種環境中,你也會有瞬間“頓悟”的時刻。上世紀90年代,我家搬到洛杉磯附近。每天早上,我經過加州西米谷市都能看到棕黃色煙霧盤旋翻滾。如果不自覺地吸了一口這種就像是巫婆製造出來的濃煙時,你肯定連午飯都吃不下了。
空氣污染不僅僅是上世紀才會出現的事情。2008年,我曾去了印度一趟,在此之前我就知道那裏的空氣品質很差。不過,我完全沒想到會有那麼差。到達德里機場時,我被航廈裏面的灰色煙霧震驚了。出了機場,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摩托車,空氣品質更差。
我不是一個喜歡過度監管的人,但是適度監管是有必要的。儘管這幾十年來相關汽車法規異常嚴格,不過汽車業依然 存活了下來。實際上,正是由於這些法規才使汽車業每年新增8500萬輛輕型車變為可能。你不相信嗎?倘若汽車業沒有在燃油經濟性、排放和安全方面取得巨大 進步,就不會有足夠的資源、燃油或者需求來支撐汽車的大量生産。除此之外,真的會有人希望重回過去嗎?擁抱那些加鉛汽油和化油器、沒有安全帶、安全氣囊以 及夾層安全玻璃的日子嗎?當然不會了。
那次,親眼看到洛杉磯的“煙霧妖怪”之後,我並沒有想太多。不過,自從那時起,我這個底特律“老男孩”就再也 沒有買過一輛發動機超過2.6升的汽車了。1966年,我那輛1953款配裝超級V8發動機的別克,每加侖加鉛汽油只能行駛8英里,而且尾氣非常難聞。現 在,我的座駕的燃油經濟性是36英里/加侖,而且,我現在再也不用忍受難聞的尾氣了。
或許,我們需要一些更多的“頓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