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畫上終點,這一年,對於自主品牌來説或許用揚眉吐氣這個詞並不為過。經歷了12連跌的困境,如今自主品牌似乎已經找準了自己的路線和優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數據,前11個月我國乘用車銷量1868.13萬輛,同比增長5.89%;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767.83萬輛,同比 增長 14.12%,遠超乘用車市場整體增速。
如果用三個關鍵詞定義自主品牌的2015,“SUV的爆發”、“新能源的井噴”和“轎車的沒落”則是筆者的答案。而各家自主品牌企業表現的兩極分化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一家獨大與兩極分化
如果對比幾大汽車集團的銷量和他們自主品牌業務的表現,恐怕並不能讓人滿意。在一個産銷量超過2000萬輛的汽車大國,年銷量能夠達到百萬級的自主品牌竟然只有長安汽車一家,這或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2015年前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前十五的車企中,上汽和長安排名前兩位, 銷量分別為174.5萬輛和109.99萬輛。不過要特別説明的是,在中汽協的數據中,上汽集團“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包含了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車和上汽大通三家企業,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是一家合資車企,但其銷售車型均為自主車型和合資自主車型,因此是否應該劃分到自主品牌之中,存在一定爭議;而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乘用車銷量僅為14.65萬輛。
拋開上汽不提,對比其他各家自主品牌的業務,可以看到明顯的兩極分化。除了長安汽車一家遙遙領先外,東風、長城、北汽、吉利、奇瑞可以算作第二梯隊,銷量均超過了40萬輛;比亞迪、江淮等車企緊隨其後。
而這張表格中最讓人驚訝的,恐怕是一汽的表現,作為最早開始合資的集團之一,一汽應該算得上中國汽車工業的代 表。但是多年來投入鉅資研發,卻並沒有能夠在市場上打響的自主品牌車型,不禁令人唏噓;遇到同樣困境的還有上汽集團,同樣的鉅資投入,但上汽乘用車的表現 顯然難言出色。反觀之,長安、長城、吉利這些自主品牌卻已經在市場上收穫了頗多願意選擇中國品牌的粉絲。
一汽和上汽也已經意識到了自主機板塊的薄弱,並開始紛紛加碼,希望在2016年,可以看到榮威和奔騰這些品牌更好的市場表現。
SUV的火與轎車的冷
在今年前11月乘用車5.89%的同比增長中,轎車銷量減少了69.5萬輛,同比下滑6.3%;而SUV的銷量則增加了183.43萬輛,同比增長51.1%。在自主品牌乘用車14.1%的同比增長中, 轎車銷量同比下滑11.8%,SUV同比增長高達82.8%。
除了長城這樣只聚焦SUV的企業外,在自主品牌中,包括長安、奇瑞、江淮、眾泰、廣汽傳祺在內的許多品牌的銷量支撐也主要是靠SUV車型。不得不説,在對抗合資上,SUV才是切切實實給了自主品牌超車的機會。而近年來自主品牌在研發、設計上的投入加大,以及自主 SUV車型豐富的配置和超高的性價比也是消費者鍾愛的原因。
但是隨著2020年百公里5升油耗規定的逼近,以及合資品牌在SUV産品上的投入加大與價格下探,加上自主品牌也不斷在紅海中猛投新車型,這個細分市場的紅利也正在縮小。未來,支撐自主品牌的又會是什麼呢?
值得慶倖的是,至少在2016年,自主品牌仍然可以期待SUV市場的高增長。根據德勤中國的研究數據,隨著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二胎政策的放開、人口步入老齡化等趨勢,2016年中國汽車銷量將小幅回升,其中SUV銷量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2016年中國乘 用車銷量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 。
而相比之下,轎車市場的下滑也是各自主品牌最該重視的問題。雖然各家領導在談到車型比例的時候,都反覆強調會加大轎車的比重,加強在轎車産品上的投入,不過這一領域合資品牌始終牢牢把守,在11月的轎車前十排名中清一色的合資品牌。
根據德勤的預測,2016年中國的轎車市場將出現分化,在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影響下,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 銷量增幅明顯,在轎車市場的佔比持續攀升。而對於自主品牌來説,能否借助這一利好儘快提振轎車市場份額,則尤為關鍵。畢竟與在SUV上撈一筆錢相比,轎車 的繁榮才是長遠之計。
自主品牌能借新能源的東風飛起來嗎
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話題,筆者記得五年前便采寫過類似彎道超車的文章。如今五年過去了,仿佛新能源汽車才真的開始成了氣候,至少路上能時不時地看到純電動私家車了。
2015年,比亞迪依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頭羊,前11個月累計銷量達5.03萬輛。不過在車型上,比亞迪依然是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秦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2.84萬輛。而純電動市場,吉利則一枝獨大,11月的純電動車産量達到12977輛,眾泰生産了 5574輛 ,力帆、奇瑞和北汽則在2千輛左右。看得出吉利為了2020百萬輛新能源的口號確實在發力。
隨著第四階段的油耗限值標准將于2016年起開始導入,新能源汽車的産銷水準明年還將維持高增長的勢態。而在純電動領域,知豆和眾泰的微型電動車或許會成為另一個增長點。而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分時租賃等新興模式的興起,消費者對於這種新的出行模式也會 更加青睞。
不論如何,2015年的收尾,對於大多數自主品牌來説還是值得慶祝的。借著SUV和新能源的東風,讓我們看到了自主品牌多年苦練內功的成效——自主品牌也能造出讓國人搶購的好車。而2016年,則是自主品牌新的分水嶺,強者更強,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