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大眾危機引“蝴蝶效應” 一汽整體上市或添變數

發佈時間:2015-11-16 09:36:05  來源:經濟觀察網  作者:王國信  責任編輯:王庭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因尾氣排放造假而遭遇發展危機,卻給中國合作夥伴一汽集團帶來天賜良機。“如果我們大膽想像,一汽完全可以借此機會,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來解決一汽-大眾的股權問題。”一位不願具名業內資深人士上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汽-大眾為大眾在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的合資企業,自2001年開始,大眾一直試圖提升其在該公司中的股權。按照最初的設計,一汽-大眾的股比結構變 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在進行了長達13年的相互角力之後,一汽-大眾股比調整事宜從去年10月正式確定。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一汽- 大眾合資公司的股比結構將由目前的中德60:40調整為51:49。

  不過究竟要採用何種方式調整,調整哪部分股權,雙方還沒有達成一致。今年6月初,曾有消息稱一汽-大眾股比調整一事已經塵埃落定,作為對一汽的回報,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將拿到數款(有消息説是3款)SUV生産權。不過當時的一汽-大眾和大眾中國均表示否認。

  而所謂的“股權置換”具體方式是,一汽對大眾集團下的需要出售的資産進行收購,而大眾則用這筆資金來支付在一汽-大眾股權購買股權的花銷。“對大眾 而言,這是目前不得已但務實的選擇。”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因為排放造假事件,大眾正面臨著嚴重的資金壓力,這極有可能迫使其增持一汽-大眾股比的計劃延後 並出售部分資産獲得現金。

  “大眾在一汽-大眾的股比不會再降了,但股比提升很可能要緩一緩。”民族證券汽車首席分析師曹鶴表示。而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 (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在11月初對記者表示,大眾增持計劃並不會取消。“對增持一汽-大眾股份的相關評估工作仍在進行當中。”

  儘管如此,但與一汽之間的力量均衡已經被打破,未來一汽與大眾在合資公司上將很可能採用新的方式,解決股權問題。這顯然會影響到一汽集團的整體上市,因為與大眾之間股權的確立很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同時也給一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天平失衡

  長期以來,在一汽-大眾的股權提升問題上,一汽和大眾這兩家都堪稱強勢。但隨著大眾危機的來臨,這種情況有可能改變。11月12日,一汽-大眾內部 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眾集團所面臨的危機是否對股權變動産生影響,暫時還沒有具體消息。但顯然大眾的變化已經令整個問題變得更加棘手。

  “大眾不得不更加依賴於中國市場,這有可能削弱其話語權。”該人士指出。大眾在9月底發生的柴油車排放造假事件已經連續發酵了一個半月,從目前來看 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除了上千萬輛柴油車存在排放舞弊之外,部分汽油動力車也涉嫌二氧化碳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數據虛假情況,並會再次面臨召回和鉅額罰款。

  在此之前,瑞銀分析師認為大眾已經面臨著最高350億歐元(約合2506億元人民幣)的支出,以應對柴油車排放造假帶來的訴訟和賠償。這其中包括對 約1100萬受影響柴油車的修復,以及美國政府可能開出的高達180億美元的罰款。但實際上,大眾面臨的支出可能會遠超於此,因為上述的350億歐元並未 包含汽油車的賠付款。

  毫無疑問,大眾在資金上已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另外,排放造假事件已經大幅度影響大眾汽車的股價,並使得其業績受損。從財報上來看,截至9月底大眾有278億歐元的凈流動性,但其需要大約100億歐元來維持運營。如果上述賠付最終實行,大眾的資金缺口將更大。

  另據外媒報道,為了對付財務危機,大眾集團正計劃在不影響控股權的情況下出售部分資産籌集現金,彭博社的報道認為可能被出售的包括奧迪和杜卡迪的部分股權——大眾之前正是計劃提升在一汽-大眾中的奧迪部分股份。

  按照此前預估,這次股權增持將耗費大眾約50億元(約350億元人民幣)現金。但大眾捉襟見肘的財務情況令這一計劃蒙上了陰影。

  不過,作為大眾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區目前並未受到強烈衝擊。在日本經濟新聞近期做的調查中,大眾品牌依然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市場競爭力十分強。這意味著大眾將更依賴中國市場。外界認為,這將使大眾不得不考慮雙方的關係重構,其與一汽之間的股權交易也將受到影響。

  一汽的新機遇

  “作為一汽集團最重要的資産,一汽-大眾納入上市公司是一汽集團實現整體上市的關鍵。”民族證券首席汽車分析師曹鶴表示。但在股權沒有梳理完成之 前,一汽的整體上市是不可能進行的。“當然也不排除先行擱置,一汽直接實現財務並表。”但另一些猜想是,一汽可能在這次大眾危機中積極出手,為上市大計增 色。

  “在大眾集團準備出售旗下業務以度難關之時,一汽集團應該在股權層面積極出手。”有業內人士如此點評。“一汽可以購入技術,資産以增加自己的技術儲備,實現自己自主品牌的發展。”該人士指出,而開放型的思路還包括以一汽-大眾的股權適當交換大眾集團的股權。

  去年,同屬於汽車央企的東風汽車入股了正處於經營困境中的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下稱“PSA”),成為後者第三大股東。東風入股PSA成功的扭轉了 PSA的經營困境,並提振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而此舉也為東風帶來了其渴望的技術支援,雙方甚至簽訂了聯合車型平臺的開發計劃。

  外界認為,這可以成為一汽模倣的案例,但反對者認為這毫無意義。“一汽入股大眾對自己意義並不大,最多是個財務投資。如果購買資産方面,大眾只是出 售西雅特這些品牌,對一汽而言也沒有購買必要。有吸引力的就是商用車整體出售,一汽需要的是帶研發功能的資産。”一位國際知名諮詢調查公司高層對記者表 示。

  于一汽集團而言,其需要新的力量提升其自主品牌的表現,這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在乘用車,一汽已經獲得了合資夥伴們的一些技術,但在商用車方面還沒有技術支援,一直走獨立發展的一汽解放這些年在對手紛紛合資國際公司的情況下,競爭力逐漸式微。

  公開資料顯示,一汽解放的主要産品為中重卡,一汽與前面兩位強有力的對手——東風、重汽間的差距已經逐步拉大至萬輛以上,而後面的陜汽、福田正迎頭趕上。數據顯示,陜汽今年1-9月只比一汽少了不到1956輛。

  在商用車領域,東風汽車已經與沃爾沃攜手,重汽、陜汽也在和MAN進行合作,福田汽車和戴姆勒建立了合資公司。面對國家年年加嚴的環保和降耗標準,以及用戶越來越高的實用經濟性和舒適性的需求,一汽提升商用車競爭力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一汽可以以9%一汽-大眾股權置換大眾控股的重卡公司MAN股權,最好能實現控股,就特別有意義了。”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收購部分MAN的資産與技術,可以為一汽提供逆轉的機會,同時為整體上市增色。而大眾也能借此機會提升在一汽-大眾的股比,從而獲得穩定的利潤來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