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蘋果或重啟與寶馬的合作:誰會比誰更有野心?

發佈時間:2015-08-04 07:34:45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關璐

  據路透社3日報道,寶馬和蘋果或重新啟動先前已暫停的合作案,在此之前,這家全球最頂尖的電子設備廠商高管拜會了全球最大豪車廠商的總部。

  兩位知情人士對路透表示,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去年訪問了寶馬的總部,蘋果的其他高管則造訪了寶馬在萊比錫的工廠,以學習後者如何製造電動汽車i3。

  一位消息人士稱,兩家公司的洽商未結出碩果,因為蘋果似乎想嘗試自己開發一款乘用車。

  此外,寶馬對於共用生産技術也很謹慎,因為其想避免僅僅成為一家軟體或網際網路巨擘的供應商。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在這次訪問中,蘋果高層向寶馬董事會成員詢問了有關加工製造的詳細問題,而寶馬高管則暗示準備特許零部件産權。有關此次萊比錫訪問的消息是上周首次在德國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上披露的。

  “我們放棄了傳統的車輛生産方式另辟蹊徑,讓蘋果高管印象深刻。這也與他們的行事風格合拍,”寶馬一高級消息人士稱。

  寶馬稱,目前未與蘋果商談合作開發乘用轎車事宜,而蘋果拒絕對此事置評。不過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高層領導人之間的探索性商談可能在較晚的階段重新開始。

  現在説這將重演矽谷當年的普羅米休斯時刻還為時過早:1979年時,蘋果聯合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到訪施樂(Xerox) (XRX.N)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該中心創造出史上第一個以滑鼠驅動的圖形使用者介面以及位元映射圖形。喬布斯帶著重要的靈感離開,五年後推出了麥金塔電腦(Mac)。

  寶馬已經意識到,下一代汽車的生産必須有更多移動通訊和軟體專家的參與。而蘋果則是尋找手機以外的市場機會,一直在研究如何生産可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

  **高層變動**

  自從上次訪問之後,寶馬汽車的高層發生一些變動:Harald Krueger在5月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CEO),一位了解他想法的消息人士稱,他傾向於在年底前組建自己的團隊並制定對寶馬的規劃,然後再開展新項目。

  使情況變得複雜的是,寶馬董事會裏負責開發的董事Herbert Diess離職。他在與蘋果的最初磋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12月加入了大眾汽車(VOWG_p.DE)。

  Diess負責寶馬"i" 系列汽車的開發,該款汽車使用輕質碳纖維製造,並採用了前衛的設計和製造方法。他拒絕就本文置評。

  對於谷歌(GOOGL.O)到特斯拉(TSLA.O)等矽谷高科技公司而言,汽車技術已經成為他們大感興趣的主要領域,谷歌已經製造了一輛自動駕駛概念汽車。

  Diess曾表示,由於消費者要求汽車更加智慧,同時環保規定也意味著汽車將向低排放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方向發展,因此德國汽車業需要展開徹底變革。

  專家預計,到2030年將只有三分之一的汽車單純由傳統內燃機提供動力;按照汽車製造的時間尺度,距離現在僅僅兩代新車的時間。

  “這意味著,我們將在兩個週期的時間內關閉三分之二的發動機製造業務,”Diess在去年7月的一次小組討論中表示,並稱新型電動車的價值鏈已經轉移,汽車電池主要在亞洲生産。

  “第二點是,汽車將越來越智慧化,要連入網際網路,”Diess還説。“這方面的強手在美國,在軟體開發領域。我們在這方面肯定需要找合作夥伴。”

  Diess説,德國有兩年時間,證明其將在未來的豪車版圖上抵禦新來的競爭者,守住自己的領土。

  **能否進行深度整合?**

  寶馬等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研發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這些汽車需要以高解析度地圖形式來經常更新軟體,以便在前方出現事故時重新規劃路線。目前該技術的發展,領先了允許其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法律和監管規定。

  今年稍早,寶馬研發主管Klaus Froehlich表示,寶馬和蘋果有很多共同之處,包括關注高端品牌的定位、強調産品的變革以及設計上的審美追求。

  當被問及是否有可能進行iPhone等産品以外的深度合作時,Froehlich起初表示,寶馬將不會考慮任何迫使其向外部公開核心技術的交易。

  Froehlich對路透表示,“我們不會開放我們的生態系統(eco system)來進行合作,但我們會找出其他方式,因為我們互相尊重。”

  Froehlich並指出,在考慮參加任何策略性合作計劃時,寶馬會以客戶需求及公司核心優勢為重要考量。

  寶馬董事會成員Peter Schwarzenbauer負責旗下Mini品牌及數位服務,他在今年稍早一篇專訪中,拒絕評論可能與蘋果洽談一事。

  但他指出:“兩個世界正在交會衝撞。我們的世界專注于硬體,而且擁有製造精密複雜産品的經驗;另一個是資訊科技的世界,它正愈來愈入侵我們的生活。”

  他表示,贏家將是那些能夠掌握如何製造出智慧型硬體的企業,汽車廠商與科技公司更加緊密合作是水到渠成。

  “我們需要摒棄你死我活的想法...如果少了科技業者的協助,我們無法提供客戶完美體驗,”Schwarzenbauer稱。他強調,雙方已經積極展開對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