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中國市場高歌猛進的韓係車今年突然間失去了前進動力。“幾個月前還賣的挺好,感覺一夜之間就變得賣不動了。”一位處在一線的北京現代銷售人員如此感嘆。作為韓係車代表,北京現代在今年4月啟動了官降,但收效甚微。
數據將這個模糊的感覺具象化。今年5月份,韓係車市場銷量12.90萬輛,銷量比上一個月下降9.8%,當月韓係車的市場份額為8.02%。之前的1-4月,韓係車的份額分別為7.82%、8.49%、8.69%、8.76%。單從市場份額來看,韓係車的日子似乎還不壞。
然而,實際來看,韓係車已如同被架在火堆上炙烤。在中國市場,韓係車主要是現代、起亞以及雙龍品牌。雙龍目前銷量在1萬輛左右,品牌比較弱勢,而所謂“韓係車”主要指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在具體的公司上則是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這兩家公司都“突然”陷入負增長之中。
北京現代今年前6個月的降幅在擴大,前6個月增速分別為-10%、2.85%、-5.58%、-2.34%%、-12.1%、-30%,是國內銷量排名前五的車企中,唯一一家銷量同比“四連跌”的車企。前6個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同比下滑了約10%。而起亞品牌比現代表現稍好。東風悅達起亞前4個月的銷量增速分別為:18%、4.88%、12%、8.4%,但這種增長到5月戛然而止,該月增速變為-5.9%。但注意的是,東風悅達起亞今年已跌出銷量前十。
當然,從前6個月車市的整體表現來看,5月中國汽車産銷量同比雙雙下跌,出現了1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6月出現-1%的降幅,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誰壓力都不小。而橫向相比,這兩者的銷量則跌幅較大。比如,上海大眾1-6月銷量增長0.25%,一汽大眾1-6月下滑24.8%,1-6月上海通用同比下降4.81%。
但情況不同的是,一汽大眾的産品中並沒有眼下最走量的SUV産品,上海大眾也只有途觀一款SUV産品,這是南北大眾銷量此輪大跌的重要原因。而擁有SUV支撐上海通用則抗跌性較強,銷量能保持正向的增長。與前面三者比較,在SUV上佈局更為完善的現代和起亞兩品牌表現卻表現不容樂觀。
“目前這種下降與大環境密切相關,但長遠來看,韓係車的份額縮小也是趨勢。”汽車分析師夏樹指出。在經濟下滑的壓力下,中國車市順勢進入一個調整期。這個“調整期”裏,一場新的角逐已經開始,德係車、美係車、日係車、韓係車、中國本土品牌等幾大車係將在未來重新劃分市場蛋糕。而韓係車的市場地位突變,只是一個開始。
突陷困境
在最火熱的SUV市場,韓係車折戟了。1-5月,SUV産銷分別增長49.1%和47.7%,而同期韓係品牌SUV銷量累計16.74萬輛,同比微增2.9%,增幅遠低於SUV市場整體的36.7%,市場份額由14.9%降至11.2%,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最新數據顯示,這種下跌在繼續,6月韓係車SUV市場份額下降到6%,上半年累計份額7%,比去年下降大幅下降5個百分點。
而相對應的是,所有國別的汽車在SUV的份額都在增長,或者至少是保持份額。除了份額下降,目前整個韓係SUV被擠出了TOP 15陣營,僅有現代ix35和現代ix25勉強進入第16名和18名,而起亞智跑已經跌到前5月銷量的第22名了。韓係車中,諸如新勝達、智跑等一些此前的暢銷車型月銷量基本腰斬。在整體增長率接近40%SUV市場,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在SUV領域判斷出現失誤,新車推出緩慢,是韓係車SUV市場潰敗的原因”。長期關注韓係車的業內人士陳晉認為。SUV的不給力直接導致了韓係車市場份額的縮水。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北京現代在近日推出了全新勝達旗下的幾款新車型,將整體價格下拉了數萬元,但産品力以及品牌距離競爭對手豐田漢蘭達仍有差距。7月6日,東風悅達起亞宣佈官降,其中獅跑直降4萬,K5直降3萬。
在做這次調價之前,實際上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或多或少進行了市場價格調整,但降價的作用並不大,韓係車最終能守住的只是小型車市場。比如北京現代,其1-5月北京現代瑞納銷量超過9萬輛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10.2%,甚至把大眾polo壓在身後。但在中高檔汽車市場,兩者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北京現代的索8、索9,東風悅達起亞的K5,銷量無不下挫。
但産品的原因只是一個方面。在合資品牌中,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在産品佈局上比較完善的。北京現代的産品陣營形成了4+2+2+2的陣型,包括緊湊型SUV新途勝和 ix35、中型SUV全新勝達和小型SUV ix25;B級車組合2014款第八代索納塔和名圖;A級車組合朗動和新悅動以及瑞納和瑞奕。作為兄弟品牌,東風悅達起亞的産品佈局大致相同。
在經銷商層面看來,這次大跌是前期激進的必然結果。全國工商聯經銷商聯合會會長王冀對記者表示,從經銷商角度講,韓係車的下降是因為去年對經銷商的壓庫太嚴重,經銷商對現代和起亞的商務政策早有怨言。“經銷商已經不想提車,廠家也在被迫調整,這導致今年現代和起亞沒法壓庫,又不得不清理去年的庫存。”
“除開整體市場的下滑,這兩年不論是現代還是起亞品牌,行銷日趨平庸,兩者的行銷策略,始終都離不開降價。而且産品日趨老化,原本高性價比産品的基礎也快被自主品牌掏空了。”對於韓係車的下滑,一位經銷商指出。嚴格來説,韓係車眼下的困境也是必然的趨勢。
腹背受敵
不同於上述分析,從韓係車從內業人員的角度看來,今年的下跌是長久隱患的爆發。“説明品牌始終是韓係車軟肋,高端車做不上去,以往太過於追求銷量。”對於韓係車銷量的變化,東風悅達起亞一內部人士向記者指出,“高性價比戰略”在助推現代和起亞品牌近年來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給品牌帶來不少弊端,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車型發展後勁不足。
而隨著車市行情變淡,處在金字塔上部的品牌也開始降價保增長,這導致處在下方的韓係車價格策略開始失效。“韓係車其實地位很尷尬,一旦市場出現波動,最容易受到衝擊。上有強勢合資品牌壓迫,下面的自主品牌也很兇猛。”一位北京現代的內部人士認為。
韓係車從2011年-2014年的市場擴張關鍵在於時機:一方面,從2010年開始,日係車在中國市場陷入連續下跌之中。另一方面,中國本土品牌從2010年開始逐步開始進入轉型期,市場份額也連續四年下降。日係車和自主品牌留下的空檔大部分由韓係車和法係車填滿。韓係車佔有率自2010年的7.5%提升到2014年的10.4%,持續五年增漲。
然而從2014年開始,情況在逐漸改變。2013年開始,此前戰略相對保守的日係車逐步調整戰略,引入混合動力等先進技術,甚至改變動力策略,投其所好的引入渦輪增壓發動機。今年年上半年,日係車份額開始回升。5月份,日係車市佔率達19.1%,較2014年同期(17.2%)明顯提升。
而與此同時,自主品牌的反擊也在已經開始。2012年,以長安逸動上市為標誌,自主品牌完成改革後的第二代産品開始投放。自主品牌這一輪轉型的特點是,産品升級、行銷改革、內部重組同時進行。在具有更高品質的新産品上市之後,後續的行銷服務等環節也開始展現出效果。
“這兩年自主品牌已近接近韓係車的水準,比如發動機等,甚至包括韓係車最擅長的外形設計。”夏樹指出。自主品牌第二代産品推出之後,市場反響熱烈。國際消費者調查機構J.D.Power亞太公司一份報告顯示,自主品牌購車者的同一品牌再購買率呈現上升趨勢,在2015年同一品牌再購率11%,這是該數據連續三年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國別品牌的同一品牌再購買率卻有所下降。
二次寒潮
同中國自主品牌一樣,南韓車都是從引進合資、引進技術、消化之後形成南韓品牌。由於發展路徑相似,韓係車被視為自主品牌學習對象。比如奇瑞、北汽等企業高管都曾公開表示,南韓汽車工業的發展路徑值得好好研究。
當然,超越韓係車也被視為自主品牌向上的第一道坎兒,未來自主品牌的成長必然首先從韓係車手裏搶奪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品牌向上提升失敗,韓係車在中國的命運將面臨更嚴重的雙向擠壓,進而進入衰退。“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韓係車甚至是日係車都可能面臨這種危險。”分析人士認為。支撐這種判斷的最大理由是作為製造業前端的彩電、手機行業,南韓和日本的産品在中國本土品牌的衝擊下,已經接連走向了衰落。
以前兩年火爆一時的南韓三星手機為例,三星手機去年出貨量在中國連續下降,市場份額已由年初的20%降至8%,並且連續三個季度被中國廠商趕超。業內認為,隨著製造水準的而提升,南韓汽車的發展也很難逃出這個最終命運。特別是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政策,在這個宏大的國家戰略中,作為製造業支柱的汽車工業的崛起是重要方向。
“奇瑞車和南韓車放在一起,價格便宜20%,東西跟他一樣好,甚至服務態度還比他好,這就是消費者最後選擇你的理由。當然,目前現在還有差距,但也不是説不可逾越。”奇瑞總經理助理黃華瓊曾如此預判。
2007年,在中國打了四年“性價比”牌的韓係車遭遇了第一次挫折,當時韓係車在乘用車市場的佔有率從2005年的11.5%直線下降到6%,進入寒冬期。不過此後,現代和起亞迅速調整,加快推出新産品並隨即進入恢復期。一起一落間,韓係車已經品嘗過了悲喜交加的一個輪迴。而眼下,韓係車再一次面臨衝擊,而代表企業北京現代卻又新擴産60萬,未來將如何化險為夷?
不管如何,隨著車市進入低速增長時期以及消費熱點的切換,本土品牌的靈活決策優勢,以及改革後的紅利正逐漸釋放。這提供給了自主品牌縮小與合資品牌距離的寶貴時間。隨著日係車和韓係車相繼進入調整期,中國汽車的各方力量正在重新較勁,而車市格局變化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