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平行進口車的未來是差異化而非價格優勢

發佈時間:2015-07-08 10:32:02  來源:車雲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近年來,平行進口車概念開始走紅,不少企業也在借勢謀求新發展。上海某汽貿公司(每年平行進口車銷量200台量級)欲開發平行進口車APP,尋求整體架構設計;北京某投資公司(每年平行進口車銷量1500台量級)欲建立B2B融資服務平臺。過去十多年一直不溫不火的平行進口車,今朝卻這番熱鬧,主要得益於“網際網路+政策鬆綁”的利好。

  f6c6a65594f86ffbc05e5c8b39a6eb04

  目前,“網際網路+”的路數還不太明朗,政策鬆綁也還只是信號初現,政府、品牌廠家和消費者的反應也是各有不同。就政府而言,不直接反對也不明顯扶持,但會開放通路。整車製造行業對於上下游的拉動很明顯,單從創造就業機會看,1個主機廠的就業機會可以帶動上下游14個就業機會,所以在過去的十五年中地方政府總是追著車企跑,這反而助推了汽車産能的大冗余,後遺症逐步顯現。

  而平行進口車屬於單純的流通貿易環節,給予空間允許充分市場化是政府該有的作為。國家已經在上海、深圳前海開放試點,未來在天津(海路)、鄭州(空路)、重慶(陸路)都會開綠燈,這樣就會形成東中西部3+1+1的平行進口車集散地的全國佈局,有利於推動平行進口車參與市場競爭。

  但是否意味著平行進口車的規模會迅速擴大?筆者分析並非如此。平行進口車目前規模10萬量級,判斷峰值會出現在18-20萬台。顯然這樣的體量不適合傳統渠道和傳統銷售模式,而且平行進口車的目標群體相對聚焦,集客環節更有指向性。所以,未來可行的渠道業態是:全國5大集散地+不超過5家小、輕、快、靈區域連鎖網+不超過2家全國資訊平臺+N多線下黃牛。

  對於品牌廠家而言,則從過去的不關注不限制到如今的謹慎行事。從平行進口車的品牌分佈看,大體上是豐田、路虎、寶馬、賓士、保時捷、福特的排序。不管是平行還是非平行進口車,3.0L以上排量都是利潤大戶,多賣一輛平行進口車,就勢必增加一台正常進口車的庫存。所以,國內授權經銷商一定對完全放開平行進口車有抵觸,反映到品牌廠家層面就會控制平行進口車的登陸。

  寶馬已經停止了平行進口車的全球聯保,而賓士也正在限制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車來源,禁止美國等地區的經銷商直接與中國貿易商和消費者有相關交易,再加上之前賓士提高了全球聯保車輛的資格審查,也都是這個目的。因為只有授權渠道掌握在廠家手中,而且這種授權體系已經經營了十多年,孰輕孰重自然分得清楚。

  只要是在中國合資的品牌廠家,一定會限制平行進口車的交易或向其提供服務;只要在中國投産的車型,一定會禁止平行進口。而尚未落地投産的品牌,也會迫於授權經銷商的壓力(比如2014年12月,保時捷經銷商聯名抗議2015年的銷售目標和返利政策)而做出一定的表態並實施趨緊政策。平行進口車作為授權渠道産品的有益補充,未來的競爭力在於産品差異化而非價格優勢。

  對廣大消費者來説,平行進口車讓受益群體擴容。選擇多元化是利好,但售後問題尚需多方協調。平行進口車的目標群體,均是第2輛車甚至第3輛車購買群體,他們對汽車的各項性能有一定的認知,産品本身的橫向比較他們自有判斷,但唯一吃不準的是服務保障。

  現在就出現一個和諧的怪圈:品牌廠家不放開全球聯保、授權經銷商受制于三包費用的結算問題也不情願主動攬責,由於價差上的既得利益消費者又放鬆了對質保的期望值。本來矛盾體的三個角彼此不相往來,倒也相安無事。然而,隨著關注度的提升,平行進口車的質保問題逐步顯性化,也成為品牌廠家安撫授權經銷商的一道口諭,似乎失去了質保就失去了名分。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服務社會化成為創新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這就出現了若干種可能:

  1、大型汽貿集團進軍平行進口車,直接與保險公司聯合提供質保服務;

  2、大型平行進口車貿易商嘗試直接從美國/中東經銷商處散件進口非中規配件,自己承擔配件供應上游的責任;

  3、授權經銷商不甘落後,主動請纓放開質保通道(因為售前已經被搶,售後再流失實在有違商道)。

  我們相信質保問題不會成為最後一道屏障,因為只要推行了平行進口車的銷售試點(身份合法化),就一定會要求服務跟進,而且也會參照國內標准保證十年的配件供應。但是,這需要兩個條件,首先是質保執行方要不計前嫌,要容得下多元化銷售渠道的存在;其次,平行進口車也要建檔,維修記錄要計入CRM系統,這樣才有可能落實到位。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