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是誰扼住了德國電動車的喉嚨?

發佈時間:2015-06-17 09:01: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關璐

  電動汽車相比傳統汽車更加環保,加上各國的政策支援,無疑是未來汽車領域的發展方向,但新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總是艱難的,需要一個過程。根據德國宇航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行駛在德國道路上的汽車約有6240萬輛,當中卻只有約1.9萬輛是電動車,所佔比例微乎其微。

  近日,德國政府計劃投入鉅資促進電動汽車的銷售,來自德國《商報》的消息稱,至2020年,德國政府總計撥款將達30億歐元。據悉,德國國內的電動汽車銷售目前處於停滯狀態,行駛路程短、價格昂貴以及充電設備匱乏是最大的障礙。

  來自技術方面的障礙主要是續航里程短和充電時間長。續航里程短導致難以滿足出行要求,實用性不高,充電時間長則影響了人們對這種産品的好感。這就導致電動車是行業熱點,而消費者卻不買賬。

  由於電動汽車屬於汽車領域的前沿技術,還未在大眾中普及,因此購買群體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大多為收入良好的中年男性,年齡多在50歲左右,其中超過半數居住在人口少於2萬人的小城鎮,擁有自己的停車場,僅五分之一的車主居住在1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92%的電動車車主在自己家便可完成充電,導致他們並不完全受制于充電網路。

  因此,與外界普遍關心的話題不同,車主更關心電動車能否迅速充電,而不是充電網路是否密集。對於致力於電動車研發的車企來説,提高電池的充電效率,或許是一個突破口。

  當然,車主最不滿意的地方還是電動車行駛里程過短的問題。約三分之二車主坦言,他們希望續航里程是200~400公里,但他們的車普遍低於200公里,實在不盡如人意。不過這並沒有給他們生活帶來實質影響,因為車主們日常生活的行駛里程每天僅需46.5公里。

  與德國不同的是,雖然中國政府正在逐步減少對電動車的補貼,但是國內電動車的銷量卻水漲船高。這固然和購買電動車不限行、不搖號有關,但與國內電動車不斷提升的性能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近兩年來,不少中國車企相繼推出了自己的電動車,極大地豐富了電動汽車市場,同時價格也在逐步下探。目前在國內市場上,電動汽車的價格的確要高於同級別類似配置的燃油車,但並不算高出太多。

  先前,地方政府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增長大派優惠,已經成為一些車企謀取利潤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獲得各種優惠和補貼的車企能不能規避“短視效應”,抓住有利時機推行長期發展戰略,才更是企業應該考慮的。

  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諮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指出:“由於政府補貼的額度太高,新能源車很難分出能力和水準的差距。這不符合優勝劣汰的發展規律。”

  中國車企目前正在從技術革新、可行駛里程、電池壽命及維修保養等方向發力,如果技術是成熟的,那麼基於其上的市場就不需要補貼,反之則不夠成熟。看的出來,要想電動車市場走上健康發展之路,鉅額補貼未必是一劑良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