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次貸危機爆發5年後,歐洲汽車産業已經快速從陰霾中走了出來。
2014年的巴黎國際車展,是我們觀察歐洲汽車業最理想的窗口,而其交上來的答卷無疑是令所有人振奮的——30余個汽車品牌的約60款新車齊登場,歐洲車企和車型是本屆車展的絕對主角,而從各大品牌主推的車型來看,新能源汽車、智慧網際網路汽車、低能耗經濟型轎車所佔比重較2012年巴黎國際車展有明顯增加。
其實,從銷量和業績上看,整個歐洲汽車工業目前已經重新處於快速發展通道——2013年,大眾集團全球銷量首次超過通用,為972.8萬輛,同比增長4.1%,其在中國市場銷量為303.8萬輛,同比增長了16.4%;今年前7個月,大眾全球銷量達到578萬輛,同比增幅為6%。2014年上半年,PSA集團在華整車銷量為35.55萬輛,同比增長28%,其全球銷量情況也有明顯改觀。雷諾汽車2013年全球銷量為263.8萬輛,同比增長3.1%;2014年上半年,雷諾全球銷量達到136.5萬輛,同比增長4.7%,同期在華銷量為17584輛,同比增長44%,創歷史新高。
回想2009年歐洲次貸危機爆發後的情景,歐洲汽車工業能快速走出陰霾實屬不易。彼時,包括大眾、PSA、捷豹路虎、雷諾等等在內的絕大多數歐洲汽車企業,其2009年下半年以及2010年的業績,均因歐洲市場的迅速萎縮而叫苦不迭,部分企業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歐洲汽車工業之所以能在經歷巨大危機後快速“滿血復活”,其分佈在企業各個環節裏的創新意識是關鍵因素。
這裡的“創新”主要在兩個層面得以充分發揮:一是對原有機制、思路和産品的反思與開拓;二是對未來汽車産業走勢的把握與行動。
次貸危機爆發後,大眾、捷豹陸虎、寶馬等具有代表性的歐洲車企,迅速對企業管理架構和決策機制進行了調整,並通過更加有效且賦予創新性的市場行銷行為,穩住銷售局面;在産品層面,則依靠強大的人才儲備衍生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性技術應用,最大化地挽留住了消費者,使其忠誠度盡可能不被其他品牌搶走。而在未來的創新層面,無所不用其極地輕量化技術、新能源車技術、車聯網技術等等,即使消費者在意識領域對這些品牌增加了擁護度,又使企業本身具備了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雄厚實力。
説了這麼多,最大的希望其實還是想讓自主品牌從中借鑒一二。自主品牌車企目前所處的境地不言而喻,連續十幾個月市場份額環比下降的節奏和趨勢,讓人充分有理由為其前景擔憂。産品和品牌是自主品牌被詬病最多的兩個方面,自主品牌最近幾年雖然也在上述兩個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效果似乎仍是杯水車薪。“對大多數自主品牌而言,目前採取的仍是跟隨戰術。”汽車業某知名專家的話似乎“一語道破天機”。其實,這種説法還是相對委婉的,我們看到的是,自主品牌産品在外觀設計層面大多數還在模倣國外已有産品的設計語言;在核心技術方面,還在追求“人有我有”,而非“人有我優”。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此前有某自主品牌企業宣佈投入100多個億來做V8發動機,這看似魄力十足,而最終結果是,即便該發動機價格便宜,但真正有V8發動機需求的國際品牌不願採購,而該自主品牌整車産品的銷量又無法全部承擔起其V8發動機的産量;從長遠來看,這一舉動又不符合節能減排的趨勢。
此外,現在很多人都對特斯拉車型身上暴露出來的産品問題喋喋不休,但作為中國汽車企業,我們似乎更需要從特斯拉身上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企業行銷創新手法,使企業快速躋身主流陣營,並輔以富有創新性的技術來迅速在各個細分市場打開局面。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已充分激烈,留給我們改錯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創新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