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安格沒有告訴中國車主關於寶馬i3的幾件事

發佈時間:2014-10-13 15:45: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沈楠  責任編輯:王凡

  “真正的革命性創新能夠改變一個行業甚至一個社會。回顧汽車發展史,所有的創新都是從高端車型自上而下推廣開來的,諸如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平視顯示系統以及導航系統等都是如此,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這就是BMW i ——啟發並帶領汽車行業開闢電動交通的未來!”

  這是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先生在寶馬新能源汽車i家族入華上市盛典中所發表的激情澎湃的一席話,而寶馬也正是用一場史無前例的規模宏大的上市發佈會將i系列車型展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

  無疑,作為全球豪華汽車陣營的老大,寶馬期望用i家族繼續在未來鞏固其領先地位。一向沉穩的安格先生也難言內心的激動,使用了革命性創新這樣的詞彙來向中國車主不遺餘力地介紹著i系列的創新和科技感。

  但當中國消費者沉醉於寶馬炫目科技感十足的發佈會之時,當不少荷包鼓鼓的中國土豪準備躍躍欲試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在安格先生的演講稿中,有意無意地遺漏了關於寶馬i3的兩三件事。

  “一個充滿未來駕駛樂趣的電動出行新時代正向中國消費者駛來。”這是安格和寶馬給中國消費者的一個承諾,而在令人激動澎湃的上市盛典背後,寶馬i3這個全球汽車産業電動新貴上有很多真相需要中國消費者去了解。

  第一件事 離奇逝去的動力

  如果仔細通讀一遍安格先生這篇洋洋灑灑的演講稿,汽車的基本屬性之一——安全似乎是其遺漏的關鍵詞,為何被寶馬視為劃時代的i3,在安全性方面卻遮遮掩掩呢?外媒很快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美國媒體日前紛紛曝出了一起寶馬i3身上的離奇加速案件。美國《消費者報告》日前報道,有美國司機在通過一條雙行車道山區公路時,汽車電池電量消耗嚴重,失去動力並打滑。後續測試表明,如果繼續使用節流閥而不重新發動引擎,加速時間將從性能最優狀況下的7.5秒增加到最多40秒。

  而leftlanenews在後續報道中指出,寶馬已經承認了在i系列車型中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但同時表示,要想徹底解決該問題可能需要等待2015年才能有成熟的解決方案,目前不會採取召回的方式。

  同樣令人擔憂的還有寶馬脆弱的碰撞成績,這一點安格先生顯然也沒有在演講幹中提及。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寶馬公司純電動版i3掀背車在最近的歐洲新車評估測試(NCAP)中僅獲得了21分(滿分36分)。德國汽車協會(ADAC)報告認為,得到如此低分的原因是,這款車的前部和引擎蓋邊緣設計太過“侵略性”。“這樣的設計是有缺陷的,因為i3的設計是針對於城市用車的,行人保護裝置非常重要。”

  第二件事 危險的製冷劑?

  另一件“小事”安格沒有透露給中國車主的是,寶馬i家族使用的霍尼韋爾生産的R1234yf製冷劑存在起火安全隱患。

  寶馬i家族仍然使用的霍尼韋爾生産的R1234yf製冷劑,但早在2012年,賓士等十余家主流車企就秘密對該製冷劑進行了測試,發現了改製冷劑存在重大起火安全隱患。

  2012年12月,路透社發表文章稱,賓士測試員模倣實際情況在賓士B級旅行車的空調管路上製造了一點泄漏,製冷劑(又稱冷媒)以及空調壓縮機的機油混合物發生泄漏並噴灑至該車的1.6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接觸到發動機發熱的表面後,液體立刻起火,並瞬間釋放出刺激性的有毒氣體。致命的氟化氫氣體在擋風玻璃表面凝結,並在其表面上覆蓋上一層乳白色的薄膜。

  隨後,13家大型汽車製造商秘密對該製冷劑進行第四輪安全測試,以檢測戴姆勒公司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車身正面碰撞測試的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試驗中該製冷劑會發生燃燒。基於安全的考量,賓士的賓士A級、B級和CLA級新車型中已經拒絕使用該製冷劑。

  第三件事 智慧財産權官司纏身

  憑藉著寶馬品牌巨大的號召力,寶馬i3上市伊始就迎來了一波訂購熱潮。寶馬目前已經接到超過1.1萬份i3訂單,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據報道,交付日期將長達六個月以上。

  但多少有些令安格尷尬的時,伴隨寶馬i3上市的還有曠日持久的智慧財産權訴訟。據外媒carscoops消息,法國博洛雷集團日前控告寶馬汽車公司從事工業間諜活動。博洛雷集團在巴黎提供"Autolib'"電動車自助租車服務。

  博洛雷集團作為法國最大的工業聯合集團之一,表示寶馬派遣間諜以獲取公司與Paninfarina共同研發的電動車的相關資訊。根據博洛雷公司的説法,一家與寶馬有合作的公司的兩名僱員被發現數次破壞充電站點以及停在巴黎的autolib汽車。

  Autolib的發言人朱爾斯?瓦蘭(Jules Varin)表示,公司並不清楚這兩名僱員要收集什麼資訊以及公司在這一計劃中應用的技術。“我們只能説,博洛雷集團在數項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我們在這些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包括電池和定位系統。”寶馬稱這兩人是在P3公司任職,該公司負責寶馬 i3電動版發佈的準備工作。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在執行“橫跨歐洲的例行測試,以檢測車輛在公路上充電站點的相容性。這兩名男子8月21日和22日被目睹在巴黎兩個不同區從事破壞活動,9月5日在第七區被捕。

  第四件事 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電動新貴,寶馬i3上任伊始就籠罩在令人炫目的光環之下,但這款汽車究竟品質如何?它是否代表了德國品質在新能源時代的最高水準?業界同樣有不同的聲音,顯然,綠色出行並不是只有i3這個單選項。

  美國媒體autoevolution消息,戴姆勒集團研發主管托馬斯·韋伯(Thomas Weber)表示,公司即將面世的B級電動車將比2014款寶馬i3及電動車市場的其他競爭者更為出色。韋伯表示,即將於2014年上市B級電動車一次充電可支援200公里的行程,滿足“日常駕駛”,扭矩超過300牛米。B級電動車百公里加速可以在7.9秒內完成,最大時速160公里每小時。電池僅需三小時即可完成充電。該電動車還配有一個兩級能量回收能源和兩級制動踏板。

  而一向苛刻的德國本土媒體似乎對賓士在華電動車市場的另一佈局之舉——騰勢情有獨鍾。德媒AUTOHAUS.de以《騰勢,悄然駛向神州大地》為題,介紹了這個低調前行的寶馬最為忌憚的競爭對手——騰勢。 另一篇德國權威汽車媒體《Auto Motor and Sport》所撰寫的報道中,也認為,儘管在豪華程度上,寶馬i3優勢明顯,但在其他方面,騰勢有可能成為寶馬i3大獲成功的最大挑戰。

  “與競爭對手正在生産的車型相比,騰勢進行了大範圍和基礎性的重新設計。作為該級別的第一代電動汽車,騰勢的電池蓄電量可確保即使在像北京、上海這樣堵車嚴重的大城市也無斷電之憂。”“將於今秋上市的騰勢或將開啟中國的電動車時代。” 將寶馬視為掌中寶的德國記者顯然對騰勢的實力充滿了震驚。

  寶馬i3是否達到了寶馬品牌的品質也遭到了業內質疑。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設計總監、Model s的設計者Franz von Holzhausen在接受德國雜誌《汽車畫報》採訪時,甚至”大膽“地將寶馬i3電動車比作一件宜家傢具,大加調侃。

  Franz von Holzhausen曾在大眾、通用、馬自達公司任設計師,他對i3是否達到寶馬品牌的基本標準表示懷疑,並稱i3是“終極駕駛機器”神話的代表,暗示這款車提供不了建立寶馬品牌的基石—駕駛樂趣。他説,I3是很獨特,它的電動系統已經非常新穎了,不需要“兩極化”的外觀。

  即使在寶馬內部,也對i3的前景也有一些擔憂的聲音。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由於i3充一次電僅能行駛不到100英里且價格高昂,寶馬董事長稱推出電動汽車具有“預期風險”。 2014年3月寶馬董事長Norbert Reithofer呼籲股東支援電動汽車技術時表示,要做改變的領頭羊就意味著要承擔預期風險。

  該報也評論認為,寶馬推出i3電動汽車可以稱為是一次賭博,寶馬押注消費者已經準備好購買豪華電動汽車。儘管目前電動汽車銷量有所改善,但它的基數很小。去年英國售出的電動汽車僅為1200輛,而汽油和柴油汽車的銷量為200萬輛。分析人士稱,價格昂貴以及續航里程是影響i3電動汽車銷量的主要因素。

  第五件事 匆匆開工背後

  ”在電動出行方面,寶馬制定了全面的實施方案。這背後是我們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安格的演講中,i3為代表的i家族誕生是為了迎合寶馬創造美好明天的願景。

  據德國媒體卻告訴給我們另外一個版本的原因。《歐洲汽車週報》消息,寶馬大力推進i産品面市,是迫於迫在眉睫的減排目標壓力。寶馬CEO諾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在3月19日集團年會中表示,在2018年之前,寶馬將擴大i係電動車的生産規模,“限于更為嚴格的CO2減排目標,到2020年我們將每年生産超過六位數的電動車。”

  《汽車新聞》歐洲版也認為,由於2021年歐洲汽車CO2排放目標提高,寶馬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寶馬已經降低CO2排放量超過30%,如今已達到133g/km,但是要想再降低33g絕非易事,將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援,花費將達到數十億歐元。

  autocar也曾經援引寶馬內部一位高層的人表示,寶馬電動化方向並不是簡單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寶馬董事會成員Herbert Diess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指出,“無論怎樣改變,無論做什麼,我們的動力都是純粹的駕駛樂趣。但是受環境問題影響,各國政府均著手調整汽車工業,汽車行業成為監管最嚴格的行業之一。”

  他也表示寶馬感受到了歐洲嚴格排放規定所造成的“壓力巨大”。歐洲法規規定到2020年時,汽車的碳排放量須為95g/km。相比之下,中國的目標是截止2020年碳排放為119g/km。“我們也認識到,在20年內完成碳排放為99g/km的目標的確困難重重,更不用説之後的50g/km的目標。那麼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電力驅動汽車的使用比例。汽車電動化驅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純電動)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法國電視新聞臺“法國24小時”援引法新社報道中指出,2014年2月,在斯特拉斯堡召開的歐洲議會上,歐洲排放改革法案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通過。據悉,為了保護本國大排量汽車工業利益,德國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就汽車排量制定過於嚴格的標準。不過,德國最終在2013年11月做出讓步,該項改革法案得以完成。

  或許寶馬應該清楚,離奇流逝的動力、疑慮重重的製冷劑、羸弱的碰撞成績、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這些雖然不會出現在安格先生的演講稿中,但卻是會一一呈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純電動汽車並不能因為其劃所謂“革命性”的驅動模式,就能忽略掉車主對其日常駕駛安全性和品質可靠性的最低需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